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放弃,是一种美德
曾庆鸿
①人生如棋,高明的棋手重视获取,也懂得放弃。有时需要丢卒保车,有时也需要丢车保帅。所以说,生活的艺术也就是放弃的艺术,学会放弃,学会放弃什么,守住什么,才算懂得生活。
②“放弃”或“放下”,是一种大境界、大智慧。佛陀在世时,有位婆罗门拿了两瓶花要献给佛,并请他开示佛法。佛说:“放下。”婆罗门放下左手的花瓶。佛又说:“放下。”婆罗门放下了右手的花瓶。佛还是说:“放下。”婆罗门满脸疑惑地望着佛,不知佛还要他放下什么。佛说:“我是叫你放下六根、六尘、六识。只有这样,你才能从生死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可见,要放弃的不仅仅是有形的东西,名利、富贵、一切的烦恼,统统都可以放弃。
③秦末的项羽,论力论智,都不比刘邦差,但他却自刎而死,为什么?因为项羽不肯放下该放下的东西。
④第一,他没有放下过去的荣誉,起兵八年,大小七十余战,毕竟是过去的事了,但却成了他骄傲的资本。第二,他没有放下暂时的失利,认为自己“无面目见江东父老”,而忘了另一条古训“胜败乃兵家常事”。如果他把这一切都放下,也许,项羽就肯过江东,一切从零开始,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⑤亚历山大是一位伟大的国王,他在征服了许多王国胜利返回的途中,病倒了。临终前,他终于明白了,自己没有放弃一些该放弃的东西,否则,他的寿命还可以长久些。于是亚力三大向将士们提出了三个遗愿:第一个遗愿是,我的棺材必须由我的医师独自运回去。第二,当我的棺材运向坟墓时,通往墓园的道路要撒满我宝库里的金子、银子和宝石。最后一个遗愿是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
⑥亚力三大第一、二个遗愿说明,生命和财富,一个人最终都是要放弃的。第三个遗愿说明,他是空着手来到这个世界的。
⑦放弃,必须有所失,但是得与失又是相对而言的。有时你自认为得到一些时,却有可能失去了很多;有时你显得失去不少,却有可能获得极大的收获,甚至可以说,没有失也就没有得,不要以一得而喜,不要以一失而忧,风物长宜放眼量。“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失之东隅”却会“收之桑榆”,熊掌与鱼不可兼得时,先要放弃几条小鱼,再去获取珍贵的熊掌。
⑧懂得“该放弃时就放弃”是一种大智慧;懂得该放弃什么,留下什么,则是一种更大的智慧。
⑨有一种放弃是对求之不得的事物的放弃,尽力而为之后,发觉此事与我无缘,能潇潇洒洒地挥手而去,另辟发展一己才华之道,这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作者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第⑦段的主要论证思路是什么?
首先提出________________接着进行 然后 进行佐证。本文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处,简单分析其表达作用。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
沙尘暴十袭京城
(1)暮春时节,理应莺飞草长,风和日丽,却得知京城再遭风沙袭击。一则来自北京的消息是这样描述的:(25日)凌晨,一阵小雨夹着泥沙从天而降。泥浆附着在露天停放的车辆、嫩绿的树叶和草坪上,污迹斑斑。泥浆雨过后,大风呼呼,尘沙滚滚,整个北京城漫天昏黄……这是今春北京第十次出现浮尘扬沙天气。
(2)短短几个月。类似的报道一再见诸报端,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数十年前的一则新闻所发出的“风沙紧逼北京城”的警报,那篇报道好像当时也很让大家警觉了一下,议论了一番。但是,渐渐地,这事便不再为公众关注了。
(3)可以想见,北方各地居民在奋力与沙灾搏斗的同时,也一定会痛定思痛。与此同时,我更希望大家把视线南移。北京的“痛”决不只是北方才有的,它理应是大家共同的教训。北方沙灾固然与当地的地质水文特征不无关系,可是,长江水网地区同样难保无虞,因为沙灾在本质上与人对自然“大不敬”相依相随,而同样的“大不敬”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似乎暂无荒漠化之忧的长江南北。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对水资源的恣意糟蹋和野蛮汲采。
(4)有一个道理,理解它完全不需要高深的知识:缺水会加剧旱情,干旱会使植被受损,而土壤裸露的必然结果就是荒漠化。可以说,对缺水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对水的消耗计划不周,客观上使北方土地荒漠化加剧。如今,类似问题正在长江南北重演。就在历来被称为“水网”的长江三角洲,人们不爱护奔流不息的江河,污染了地表水,就从地下找水喝。十几年光景,不少地方的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数十米之多,以致地面大面积沉降,建筑物倾斜、开裂,凡此种种,正与北方荒漠化的前奏如出一辙。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很多人至今仍对水资源“大不敬”,无非是觉得守着长江,何忧之有?殊不知,黄河两岸也曾有浓阴蔽日的年代,沧海桑田、人沙进退只在庭步之间。
(6)据悉,水利部初步决定,今后几年内将在西部修建微型集雨工程1 700万处,用以解决或减少人畜饮水困难,增加灌溉和抗旱保苗补水面积。这个决定让人看到一种希望——集雨之类的节约水、利用水的办法,不但适用于西部,从某种意义上说更适用于东部。在雨水充沛之地集雨,产生的效益必定更为可观。去过悉尼奥运村的人一定会注意到,主运动场的顶部,特意安装了集雨设施,所集雨水足以浇灌场内草坪,既节水又省钱,可谓“双赢”。作为一个资源富国,其做法不无借鉴意义。在这方面,我们一向关注不够,研究不够,是该奋起直追了。
(7)通过对沙尘暴与水、与植被之间关系的追踪,我们受到的触动应当是多方面的。比如,渐进的环境污染会带来人无立锥之地的恶果,计划不周的山水开发会给大地留下永难消失的伤疤,等等。在这些方面,警钟已经一敲再敲,但愿我们不要愚蠢行动在前,苦果难咽随后。事到如今,我们已经交不起如此昂贵的“学费”了。文章第(1)段为什么要详细转述一则描绘沙尘暴十袭京城的消息?
为什么北方发生了沙尘暴,作者却“更希望大家把视线南移”?选出下列四个原因中最根本的一项()
| A.因为北方的“痛”绝不只是北方才有的,南方水网地区也有这样类似的“痛”。 |
| B.很多人觉得南方守着长江,无沙尘暴的忧虑,因而至今仍对水资源“大不敬”。 |
| C.南方的水污染,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地面大面积沉降,建筑物倾斜、开裂等现象与北方荒漠化的前奏如出一辙。 |
| D.南方地区雨水充沛,在南方地区修建集雨工程,必定会产生更为可观的效益。 |
文章结尾处划线的“警钟”指的是什么?
第(7)段中说“通过对沙尘暴与水,与植被之间关系的追踪,我们受到的触动应当是多方面的。”读了本文之后,你一定也感触颇深。试举出你周围发生的人对自然“大不敬”的一则事例,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措施。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节选)
1964年,袁隆平迈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步。可是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一天下午,他正在校园看大字报,有人悄悄告诉他:“你搞________的坛坛钵钵被砸烂啦!”
袁隆平一听愣了,马上跑去一看,果然,所有搞试验的坛坛钵钵全被砸得稀巴烂,________的秧苗不是被截成几截,就是与湿泥污水搅拌成一团。面对这种惨景,他落下了________的泪。
袁隆平夜不能寐。“笃!笃!笃!”突然有人敲门。他赶快起床去开门。
进来的是他的忠实的支持者李必湖和尹华奇。他们都是袁隆平的学生。
“你们半夜来找我,有啥子事吗?”袁隆平惊问。
李必湖说:“袁老师,我们晓得造反派要砸烂你的坛坛钵钵,我和小尹赶在他们前面藏了四钵呢。”
这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袁隆平倍加珍惜,到1968年,已发展到四分秧苗了。
为了照料这来之不易的“秧宝宝”,袁隆平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然而,就是他视为生命的四分秧田,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还是被那些造反派扫荡一空。
袁隆平来到试验田边,像疯子似的在狭窄的田埂上走过来,又走过去,狂奔乱跑。当走到一口深井旁,像发现了什么,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原来他发现那里面有几棵秧苗。文中有三处空白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 A.实验慈爱 痛苦 |
| B.试验心爱 伤心 |
| C.试验喜爱 悲惨 |
| D.实验忠爱 伤心 |
解释词语。
夜不能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扫荡一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来的是他的忠实支持者李必湖和尹华奇”一句后面接以下四句为什么不好?比较原文说明理由。
| A.袁隆平是他们的老师。 |
| B.被袁隆平教过的学生。 |
| C.他们与袁隆平是师生关系。 |
| D.袁隆平与他们是师生关系。 |
“袁隆平来到试验田边……”一段是使用了________描写,这些描写表现了________精神。
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以目前全球新鲜水果和蔬菜贸易为例,许多昆虫和昆虫的卵附着在这些货物上,其中包括危害性极大的害虫,如地中海果蝇等。尽管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由于进出口货物数量极大,很难保证没有漏网之“虫”。此外,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近年来,由于引进五彩斑斓的观赏鱼而给某些地区带来霍乱病源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一些产自他乡的宠物,如蛇、蜥蜴、山猫等,往往会因主人的疏忽或被遗弃而逃出藩篱,啸聚山林,为害一方。解释词语。
①归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藩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啸聚山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段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 B.打比方 | C.作比较 | D.作诠释 |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文意。
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试举例。
萨其马里的硼砂云无心
①不久前,央视曝光了一些萨其马中使用硼砂的“黑幕”,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的关注。其实,在东南亚和中国一些地区,把硼砂添加到食物中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 硼砂并不是“化学合成”,而是真正的“天然产物”。就来源而言,它跟海盐、蓬灰、卤水这样的“草莽英雄”差不多。
②硼砂的化学组成是四硼酸钠。它具有杀菌的作用,在洗涤用品、化妆品中也获得了相当广泛的应用。在医疗上,也经常用来消毒。既然可以灭菌,那么用在食品中,也就可以防腐。不过,它之所以被用到食品中,主要是因为在水中呈现弱碱性。就跟拉面使用的蓬灰,或者做馒头用的面碱一样,弱碱性使得面团更加筋道,从而产生更好的口感。其实,在食品添加剂引起人们的关注之前,世界上许多地区都把它加到食物中。比如中国、印尼,就有把它加到拉面或者肉丸中的做法。而在伊朗,硼砂甚至是鱼子酱的传统原料。
③就象许多其他的食品成分一样,“用的历史悠久”“用的人多”完全不意味着它就没有安全问题。只是因为它的危害不那么立竿见影,人们没有注意到而已。美国很早就禁止了硼砂添加到食品中。因此,伊朗的鱼子酱,因为含有“违禁添加物”,就无法登陆美国。而美国的鱼子酱,只能使用大量的盐来防腐,在味道和口感上,也就无法象伊朗的“地道鱼子酱”那样美味。因为鱼子酱不是常规的食物,通常人们也不会吃很多,而其中的硼砂用量也不大,所以美国也有人主张对它网开一面。
④所有的“毒性”都是由剂量决定的,那么硼砂的有毒剂量有多大呢?从动物实验来看,大鼠的半数致死量是每公斤体重2.66克,而食盐致死数量也不过是每公斤体重3克。也就是说,用硼砂毒死老鼠,需要的量还是很大的。不过,食物毕竟不是吃不死人就算安全,人们更关心的是在什么剂量下对健康不产生危害。这方面的数据不是很多,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在2004年发表了一份专家意见,评估结果是如果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的硼在0.16毫克以下,就不会对健康有任何不利影响。这大概相当于一个成年人每天吃下10毫克的硼。EFSA的评估结果是,欧洲居民的每天摄入量远远低于10毫克。所以,他们甚至允许硼砂作为食品添加剂来使用。在欧洲,如果看到编号为E285的食品添加剂,那就是硼砂了。
⑤当然,这个量是考虑了“安全系数”的。意思是说,不超过这个量,基本上对于所有人都安全。而超过了,可能会有一些体质敏感的人受到伤害。达到更大的量,可能会呕吐、腹痛、腹泻等。而长期大量摄入的话,则可能影响生殖发育。
(选自《读者·原创版》2011年第9期,有删改)仔细阅读文章第②段,请分点陈述硼砂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仔细揣摩②③两段的内容,请在第③段开头加上一句恰当的话。
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这个句子的表达作用。
从动物实验来看,大鼠的半数致死量是每公斤体重2.66克,而使用食盐致死量也不过是每公斤体重3克。最近,像“硼砂”这样的各类食品添加剂问题频频曝光,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食品添加剂”呢?请你结合本文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的观点。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小题。
烘焙心情
尤 今
①隔壁住了一户爱尔兰籍的夫妻,一住13年。两年前移居澳洲,临走之际,我“敝帚自珍”地在家做了几道菜,为他们饯行。
②酒酣耳热之际,夫妻俩忽然以半开玩笑的口吻说道:“这番远去,最怀念你家两样东西,我们担心,少了它们,可能短期内睡不着觉。”
③受宠若惊,忙问是啥。
④双眸笑意闪烁的珍妮慢条斯理地说道:“约翰很习惯在你电脑打印机发出的那种富于节奏的声音里入睡;我呢,常常在蛋糕飘出的香味里进入梦乡。”顿了顿,又说,“不过,有时,也挺懊恼的,夜半被那诱人的香味侵袭,醒来之后,只闻其香,不见其形,怔怔忡忡,数多少绵羊去你家把蛋糕衔过来哪!”
⑤听懂了话中之话,哈哈大笑之余,从善如流。次日,立刻将家中24针的老打印机换成操作无声的激光机;但是,夜半烘焙蛋糕的老习惯却改不掉,老实说,也不想改。
⑥说是烘蛋糕,其实,烘焙的是心情。
⑦有时,心情发霉,百事无心。坐立难安之际,索性撇下多如蝼蚁的琐事,一头钻进厨房,专心致志地烘蛋糕。烘出一个好蛋糕,绝对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般的直截了当。把各种配料准确无误地称好备妥,像攀爬高峰那般小心,像校对文稿那样的细心,像教导孩子那般的耐心,翻搅、调弄、拌和,最后,满怀爱心地送进烘炉。个性全无的面糊,白着一张令人生厌的面孔,静静地等待热气的蹂躏。随着面糊的膨胀,那种让人口舌生津的香气,像泛滥的洪水,在夜半无人私语时,放肆地流满了天和地。这时,背上的重压、心里的焦躁,全都像被扎了一针的气球,慢慢地消了。烘好后,橘子蛋糕澄亮如金,香兰蛋糕翠绿似玉,香蕉蛋糕状如满月,乳酪蛋糕貌似丝绸。凌晨时分坐在桌边大块朵颐的我,好似一个苦尽甘来、事业有成的富翁,大口大口地吃着时,觉得这样实实在在的人生真是快乐,刚才究竟为了什么事烦恼,竟不复记忆了。
⑧许多时候,心情发亮,我便抱着“独乐不如众乐乐”的心态,烘焙各式蛋糕,分送亲戚、朋友、邻居、同事。她们脸上的笑意,是我心情永远的釉彩。
⑨吃过蛋糕后,有人戏谑地劝我改行,哇,想到日后我家门口或将有人排起长龙抢购每天新鲜出炉而“限量供应”的蛋糕,顿觉前景灿烂,兀自微笑。文章从给爱尔兰籍夫妻饯行写起,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第⑤段说“(我)听懂了话中之话”,你觉得这“话中之话”具体指什么?
联系上下文,指出下列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①个性全无的面糊,白着一张令人生厌的面孔,静静地等待热气的蹂躏。
②她们脸上的笑意,是我心情永远的釉彩。人的一生风雨兼程,唯有懂得烘焙心情,才能笑看云卷云舒。尤金用烘蛋糕来烘焙自己的心情,那么你呢?你会用什么方式来烘焙自己的心情?请简要介绍自己烘焙心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