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的程度趋于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分布越来越集中和经济发展过快 |
| B.随着人口增长,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强度加大,而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及防灾减灾能力尚低 |
| C.人口和经济分布趋于合理 |
| D.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减少 |
决定我国自然地理差异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 A.地形、河流 | B.河流、土壤 | C.地形、气候 | D.土壤、气候 |
要准确快捷统计出各地灾害信息材料,主要依靠
| A.传感器 | B.地理信息系统 | C.全球定位系统 | D.遥感技术 |
下列区域与国土整治内容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黄淮海平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
| B.东北地区——中、低产田的治理 |
| C.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 |
| D.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林资源的开发利用 |
“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意味着把西部建成我国的
| A.农牧产品加工基地 |
| B.能源供应基地 |
| C.能源资源消费市场 |
| D.原材料供应基地 |
对协调发展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①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应逐渐缩小各地带的经济差异或使扩大趋势有所缓解
②产业间协调发展,形成合理的地区产业结构和产业特色
③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平均发展
④把农牧产品加工业转移到中西部农牧区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