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 )
| 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 |
| 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 |
| 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 |
|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 |
《五国条约》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美、英海军力量并驾并驱 |
| B.暴露了美国力图取代英国海上霸主地位的野心 |
| C.平息了海军军备竞争 |
| D.使日本受到一定的打击 |
《九国公约》的下列哪项规定最能反映这次会议上列强侵略中国的本质意图()
| A.维护中国之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
| B.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权,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 |
| C.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
| D.施用各种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实质是()
| A.战后须建立新的世界秩序 |
| B.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
| C.帝国主义试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
| D.国际社会要求维护世界和平 |
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第二次世界大哉爆发后,甘地曾说:“绝大多数的印度人民对这一战争毫无兴趣,人民不愿支持一个为帝国主义而战的战争。老实说,印度人民更反对纳粹得胜,不过他们不以参战的方式表示反对。”这说明当时甘地()
| A.放弃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 B.谴责法西斯侵略,却反对战争 |
| C.主张参战,争取民族独立 |
| D.对世界大战漠不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