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 )
| 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 |
| 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 |
| 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 |
|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 |
宗教改革中下列言论最有可能被提到的是
| A.“信徒皆为祭司” | B.“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 |
| C.“人是万物的尺度” | D.“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
“中国的儒教是令人钦佩的。毫无迷信,毫无荒诞不经的传说,更没有那种蔑视理性和自然的教条”。伏尔泰对儒学的上述评价
| A.真实客观 | B.正确妥当 | C.带有主观意图 | D.脱离当时实际 |
“西方的战争和国内革命使这个僵化的帝国终于出现一丝松动的迹象。帝国地方实力派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优势消失,则外患可消,内乱可弥”。文中的“地方实力派”当指
| A.保守派 | B.洋务派 | C.维新派 | D.保皇派 |
“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颠倒圣人名教,君臣伦常……士不能诵孔子之经,举中国数千年诗书典籍,一旦扫地荡尽”。这份文告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 A.反对天主教 | B.捍卫孔子权威 |
| C.丑化太平军 | D.反对英法联军 |
“凡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发给管事官(英国领事)照办”。外国人取得上述特权始于
| A.19世纪20年代 | B.19世纪40年代 |
| C.19世纪60年代 | D.19世纪80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