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甲、乙所指的是国际工人运动的两个顶点,其涉及的事件分别是( )
| A.里昂工人起义 宪章运动 |
|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巴黎公社 |
|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俄国二月革命 |
| D.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 俄国十月革命 |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 A.五四运动爆发 |
|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
|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
| 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兴起 |
新三民主义不同于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是
①明确反对帝国主义②平均地权③反对满洲贵族统治④节制资本
| A.①②③④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③④ |
“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 A.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
| B.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
| 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
|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
胡适曾说过:“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 还是可以萌发”。这里所谓的“树墩”是指
| A.传统文化 | B.君主专制制度 |
| C.传统的小农经济 | D.反动政府的统治 |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 是
|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
|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
|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
|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