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大年三十,世界各地的华人都会通过各种方式庆祝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对民族节日我们如何认识( )
① 各种各样的民族节日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当前的生活文化状况的体现
③ 蕴涵着一个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
④ 民族节日蕴涵着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面对社会热议的英语高考存废之争,甲认为,废除英语高考可以拯救母语,提高国学素养;乙认为,废除英语高考不利于国际型人才的培养。据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的不足之处在于把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对立起来 |
B.乙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外来文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
C.学习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
D.随着高考方案的改革,对外来文化的抵御将进一步增强 |
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 B.要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
C.要注重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 D.要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
中国菜名往往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翻译不当可能使外国食客不敢下口。如“麻婆豆腐”直译成英语“Tofu made by woman with freckles(一脸雀斑女人做的豆腐)”就令人恶心。因此,统一中国菜名的翻译很有必要。统一中餐菜名译法有助于
A.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 | 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传播 |
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 | 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
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么“舌尖上的浪费”,则呈现了一种丑陋的饮食观。自从中央提出厉行勤俭节约的“八项规定”以来,民间发起了“光盘行动”,号召国人向好面子、穷摆阔“说不”。有效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①要通过教育对落后文化予以改造和剔除
②要坚决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对我国的冲击
③要对传统文化发起“移风易俗”的彻底革命
④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著有《牵手》、《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等作品的作家王海鸰被誉为“婚姻第一写手”。她认为婚姻会反映出中西文化的差异:我国的情况是,结了婚,对方就不能有隐私了,只要有隐私,就是不忠诚了。在美国,夫妻双方都有人格上的尊重,给对方心灵保留很大的空间,夫妻双方如果查看对方的手机,他们会引以为耻。这说明
A.文化决定家庭婚姻幸福 | B.西方的交往方式更透明更独立 |
C.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