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

(1)该实验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_________的关系。
(2)该实验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_________(选填 “A”或“B”)的动能。
(3)该实验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_______来反映的。
(4)该实验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A从斜面上静止滚下与物体B碰撞时____(选填“碰前A”、“碰后A”、“碰前B”或“碰后B”)的速度,它是通过____(选填“高度”或“质量”)来改变的。
(5)实验中多次让物体从斜面同一高度上静止滚下时,应改变_____(选填“物体A” 或“物体B”)的质量,这是为了研究物体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

⑴.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⑵进行下列实验操作: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1为110g;
B.将待测液体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
如图乙所示m2=g
C.将烧杯中液体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食用油的体积V;
如图丙所示V=mL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⑶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g/cm3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小明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请根据上表数据描点画出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2)由图象可以看出,把水从90℃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min。
(3)根据图象可以推断,如果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
下,沸腾后继续对水加热1min,则水的温度是
(4)实验中水的沸点是℃,这是因为气压一个标准大气压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可得到反射角入射角(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若将AO向ON 靠近,则OB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ON.

(2)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而E屏不动,则光屏F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表明:
(3)如果光线沿OB入射,则反射光线(填“会”或“不会”)沿OA射出,
这是因为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的。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5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_______(填“缩短”或“增长”)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__。(填“大”或“小”)
(4)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_______m/s。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_m/s。

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张方格纸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方格纸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方格纸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4)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5)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6)实验中我们拿一根相同的蜡烛与另一根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来研究像,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