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明朝时郑和在1405-1433年率领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每次出海约2.7万人,船上有航海图和罗盘针,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哥伦布在1492-1502年四次航海,首次航行仅为87人,首航船只为3艘,有罗盘针航海图,最远到达巴哈马群岛、海地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回答,郑和下西洋有何特点?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郑和、哥伦布远航有何目的?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如下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朝迁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
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从何时开始?到何时最后完成?
(3)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1)材料中提到的“中国采用的选举制度”是指我国的什么制度?
(2)这种制度最早创立于哪个朝代?这种选举制度诞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武则天在位时期是怎样完善次制度的?
(4)请简述这一制度的影响。

材料一:隋朝“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材料二:“北达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1)材料一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的“渠”是哪位皇帝时期开通的?开通它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评价者对此“渠”持什么态度?它开通后有什么作用?

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结合你所学知识,列举出党犯的左的错误都有哪些?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错误什么?从对这些左的错误的思考,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的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三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四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五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所说的内容出自哪部文件?该文件是哪一年制定的?
(2)材料二中的“你们”是些什么人?他们“想干什么”?
(3)材料三 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三项)
(4)材料四 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5)材料五 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