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校运会接力比赛的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以9 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 m 处作了标记,并以 v=9 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L=20 m.求:
(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的大小.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3kg的物块,在大
小为F=16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37O的拉力作用下沿地面向右作匀加速直线运动.若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
,
,
)求:
⑴木块的加速度大小.
⑵若不改变拉力的方向,只改变拉力的大小,求出物体沿水平地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拉力大小与木块加速度的函数表达式.(设木块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它们之间的滑
动摩擦力)
⑶求上述条件下拉力的取值范围,并
以拉力大小为纵坐标,以木块的加速度为横坐标,在坐标系作出它们的图象.
如图倾角为370的斜面上一重力为50N的木块恰好匀速下滑,sin370 = 0.6,求
( 1)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少?
(2)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
(3)用平行斜面的力向上推木块匀速上滑,该推力为多大?
在5m高处以10m / s 的速度水平抛出一小球,不计空气阻力,g 取 10 m / s2,
求: (1)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
(2)小球落地时的水平位移大小;
(3)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
一质点以v0=2m/s的初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2秒未速度变为v1=4m/s,求:(1)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
(2)第5秒末的速度大小v2;
(3)第二个2秒内位移大小x。;
在游乐节目中,选手需借助悬挂在高处的绳飞越到水面的浮台上,小明和小阳观看后对此进行了讨论.如图所示,他们将选手简化为质量m
="60" kg 的质点,选手抓住绳由静止
开始摆动,此时绳与竖直方向夹角
=53°,绳的悬挂点O距水面的高度为H=3 m.不考虑空气阻力和绳的质量,浮台露出水面的高度不计,水足够深.重力加速度
(1)求选手摆到
最低点时对绳拉力的大小F;
(2)若绳长l="2" m,选手摆到最高点时松手落入水中.设水对选手的平均浮力f1=800N,平均阻力f2=700N,求选手落入水中的深度d;
(3)若选手摆到最低点时松手,小明认为绳越长,在浮台上的落点距岸边越远;小阳却认为绳越短,落点距岸边越远.请通过推算说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