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小体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A.电信号→电信号 | B.电信号→化学信号 |
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 D.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某动物的精细胞中有染色体8条,则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染色体数、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分别是
A.32、16、64、64 | B.32、8、32、64 |
C.16、8、32、32 | D.16、0、32、32 |
基因A、B、C分别控制三种酶的产生,可将原本无色的物质转变为黑色素,即无色物质。则基因型为AaBbCc的亲代自交,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
A.1/64 B.27/64 C.3/64D.9/64
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
“杂合”噬菌体的组成 |
实验预期结果 |
||||
预期结果序号 |
子代表现型 |
||||
甲的DNA+乙的蛋白质 |
1 |
与甲种一致 |
|||
2 |
与乙种一致 |
||||
乙的DNA+甲的蛋白质 |
3 |
与甲种一致 |
|||
4 |
与乙种一致
|
科学家通过对前列腺癌细胞系的研究发现,绿茶中的多酚酶能促进多酚的合成。多酚可减少 BCL-XL蛋白,而这种蛋白有抑制癌细胞凋亡的作用。这表明绿茶具有抗癌作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绿茶细胞中具有
A.多酚基因 | B.与多酚酶合成有关的基因 |
C.BCL-XL蛋白 | D.BCL-XL蛋白酶 |
红海中营群居生活的红鲷鱼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在缺少雄性红鲷鱼的雌鱼群体中,总会有一条雌鱼变成雄鱼,且身体也变得比其它雌鱼健壮。为解释这一现象,有人做了如下两组实验(见下图,注:两组红鲷鱼生长状况、实验装置、条件及时间都相同)。该实验说明
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性状表现起到决定性作用 |
B.生物的性状表现由遗传物质决定 |
C.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
D.雌性红鲷鱼由雌转雄与鲷鱼的激素调节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