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和科学材料为基础的,它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本质问题,在自然观上它明确指出:自然界是客观的。据此回答题。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界按照自然法则自发地调节、演化和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受意识的影响 ②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③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④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之所以说“自然界是客观的”是因为( )
|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受人类的影响 |
| B.人类产生前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
| C.人类能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 |
| D.人类与自然界能和谐相处 |
人生在平淡中寻找幸福,在细微中品味幸福,在孤独中守望幸福,在遗忘中怀念幸福。幸福的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引,这是因为()
| A.哲学都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 |
| B.哲学是哲学家对自己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 |
| C.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 |
| 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
古有一人,无论做何事均问阴阳先生,看是否吉利。一日,他被塌墙所压,请邻人救。邻人曰:“先问阴阳先生,今日是否宜动土?”这一故事启示我们()
| A.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
| B.要坚持唯心主义,反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 C.一切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
| D.凡事应以正确的主观意识作为出发点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生活上,这一思想对很多人有借鉴意义: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下列与这这一思想相似的是()
| A.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
| B.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
| C.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究他深 |
| D.要命令自然必须服从自然 |
某地铁站为残疾人开辟了绿色通道,但工作人员却要求双臂残疾的人必须亲自出示残疾证才能通过,还振振有词地说:“看证不看人。”漫画《看证不看人》讽刺了()
①忽视矛盾特殊性的形而上学观点
②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③以我为中心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④否定意识能动性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一位哲学家说,“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这一观点()
①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和不现实的
②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划上等号,是形而上学观点
③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④夸大了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