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物质具有客观性
②物质具有可知性
③物质是客观物质形态的主观映象
④物质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在多个手机网站全球热销手机排行中,诺基亚一款低价手机3110C多次排名第一,而这款手机价格只有人民币600多元。该手机电池容量大,操作手感好,功能简单,通话和短信功能优异,因此该手机获得全球众多消费者的喜爱。诺基亚3110C手机热销反映出的消费现象是
| A.物价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
| B.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
| C.人们从众消费心理比较突出 |
| D.低水平消费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
建设节约型社会,如果13亿人都有节约意识,杜绝浪费,那么汇集的资源将有力支撑起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如果13亿人不注意节约资源,我们的资源将无法承载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负。可见( )
| A.必须树立科学价值观,发挥科学价值观导向作用 |
| B.价值观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 |
| C.科学理论对社会发展有重大指导作用 |
| D.不同的人都有价值观,但价值观不同 |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关系的本质,要求共产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知民”,反对“知名”。这表明( )
| A.共产党员是没有个人利益的 |
|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
| D.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维护人类的全局利益 |
人生在世,总要有所追求。对于共产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一事当前,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知名度、扩大自己的影响,还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意,努力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为社会作贡献,不同的选择反映着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境界高低,折射着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和工作作风。上述材料说明( )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 B.价值观人人都有,但人们不可能有相同的价值观 |
| C.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
| D.人们行动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世界观和价值观 |
2005年11月14日,山西省沁源县某中学因操场小而在公路上进行跑操,结果初三(2)班学生被一辆大货车撞死20人,撞伤18人,一名教师因抢救2个学生也被撞死。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后,公安部、教育部发出通知,所有学校一律禁止在公路上跑操。发出通知表明( )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
| C.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
| D.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了社会存在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