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0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的“201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综合类)”有:地震、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高铁、低碳、微博、货币战、嫦娥二号、“十二五”规划、给力。这些词语在2010年的流行表明( )
| A.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
| B.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
| C.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
| D.社会意识的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变化是同步进行 |
2 500多年前的孔子思想不仅影响中国,还传播到世界。孔子的经典《论语》在日本正受到
追捧,这说明( )
| A.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
|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
| C.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
| D.文化对人具有积极主动的影响 |
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 )
| A.有利于社会物质文化财富的增加 |
| B.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 C.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
| D.能使我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温家宝总理在会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青岛港桥吊队队长许振超时指出,许振超创造的“振超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这主要是因为( )
| A.“振超精神”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
|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
| C.精神力量比物质力量更重要 |
| D.精神力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文化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共有的现象 |
| B.文化是脱离经济、政治而独立存在的现象 |
| C.人的文化素养是与生俱来的 |
| D.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
先进文化要有强大的文化产业作为支撑才能健康发展,发展先进文化,必须更新文化发展观念,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材料主要说明 ( )
| A.文化产业的崛起是先进文化的主要标志 |
| B.实现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就能实现经济发展 |
| C.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 |
|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