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向自然界索取,忽视对自然界的保护。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对野生动物的肆意捕杀,破坏了生态环境,使人类不得不自食其果——洪涝灾害、泥石流的频繁发生、沙尘暴的肆虐,自然界正以其特有的方式对人类进行报复, 人类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沉痛的教训面前,人们认识到:必须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近年来,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治理环境污染,退耕还林还草,维护生态平衡。
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我国信用制度建设已取得一些进展,但仍面临严峻考验,市场交易中因信用缺失.经济秩序混乱问题造成的无效成本占GDP的10%。加强信用建设,对破坏社会信用.扰乱经济秩序的企业和个人必须严厉打击。因此,有人认为:信用经济要靠政府来建立。请评析此观点。
材料1:十七大指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在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材料2:我国居民收入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距: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超过0.4(差距合理区域的上限);城镇居民收入年增速为8%—9%,农村居民增速为4%—5%;有些行业人均年工资超过6万元,而全国机关、事业单位、企业都在2万元以下,财富多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占全部城市财富的45%,而财富少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占全部城市财富的1.4%。
(注:基尼系数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不平均的百分比。它反映了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是衡量贫富差距大小的通行方法。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在0.2—0.3之间,表示比较平均;在0.3—0.4之间,表示相对合理;在0.4—0.5之间,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在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1)简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结合材料2,简要分析国家应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材料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中华大地开展了一场气壮山河、情满人间的抗震救灾伟大斗争。在这场斗争中,上自党和国家领导人,下至广大民众,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地不分南北,人无论老幼,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炎黄子孙的心都连在一起,真正做到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这场斗争中,民族精神得到极大的洗礼,民族力量得到极大的凝聚。这场抗震救灾斗争既从伟大的民族精神中汲取力量,又赋予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开拓和提升了民族精神的新境界。有这种精神作支撑,再大的困难也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联系材料谈谈你对民族精神的理解。
大学生被选拔当村官在高中学生中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某校高三(2)班就“大学生村官与农村发展”为题,积极开展了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调查中同学们了解到:连云港滨海县八巨镇的严栋东等5名大学生村官自发成立了鸿源生猪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带动了周边200多户农户发展生猪养殖,使5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利用10万元的创业资金,种植菊花300亩,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菊花1000多亩,使56户农户脱贫致富。
(1)请结合严栋东等5名大学生村官的事迹,给大学生自主就业提供建议。(5分)
同学们在采访某大学生过程中,了解到这位大学生的父母对子女到农村任职还不太接受。
(2)请运用你的哲学智慧劝说其父母打消疑虑,支持大学生的人生选择。
调查中同学们还了解到:宿迁市沭阳县大学生任杰等在农村任职期间,积极开展文化帮扶活动。在农闲时节开办识字班,教农民认字;建立“关爱基金”,通过募捐等方式筹建农村图书馆,为农民群众提供一个文化活动场所;创设“代理家长制”,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定期为留守儿童免费辅导。
(3)请从文化创新角度阐述大学生村官进行文化帮扶的现实意义。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在着力保增长上下工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同时自2009年1月14日起,国务院出台钢铁、汽车、造船、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其主要目标是顺应客观环境引导产业升级,维持当前经济稳定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我国政府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的合理性?(6分)
(2)说明我国政府出台产业调整规划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