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联到俄罗斯一直存在对华汉语广播,中国人对其称呼经历了“敌人之声”、“兄弟之声”、 “伙伴之声”的变化过程。这三种称呼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兄弟之声”、“伙伴之声”、“敌人之声” | B.“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 |
| C.“伙伴之声”、“兄弟之声”、“敌人之声” | D.“兄弟之声”、“敌人之声”、“伙伴之声” |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主张是( )
| A.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 B.教权高于王权 |
| C.教士是教徒选出的公仆 | D.王权应当高于教权 |
下列有关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不正确的是( )
| A.“因信称义” |
| B.神职人员可以娶妻生子 |
| C.教士应是教徒选出的公仆 |
| D.国家权力并非神授,是唯一合法的权力 |
马丁·路德认为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是( )
| A.上帝 | B.《圣经》 |
| C.教会 | D.教皇 |
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30万古尔登的财富,这个数目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表明( )
| A.德意志为教皇贡献了许多财物 |
| B.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社会地位较低 |
| C.德意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
| D.罗马教廷对德意志进行疯狂的掠夺 |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其实质意义是( )
|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 |
| B.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
|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
|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