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题。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A.工业发达,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
B.科技水平高,单位面积产量高 |
C.人均耕地面积广,粮食商品率高 |
D.水热条件好,水利工程多 |
关于P地和R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P地主要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
B.P地适宜发展森林工业 |
C.R河在我国境内,属于内流河 |
D.R河位于东部季风区,每年7、8月份有凌汛 |
读我国某地区地貌类型比例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 完成下列各题。据上述图表,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A.东北地区 | B.西北地区 | C.西南地区 | D.东南地区 |
该地平原面积小,但耕地比重高的主要原因是
①开垦历史悠久②地形平坦,便于开垦③人多地少,过度垦殖④土壤肥沃,便于农耕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强弱不同。下图分别为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城市化水平示意图(图1)和城市化动力强度比较图(图2)。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为
A.南高北低 | B.南北低,中部高 |
C.东高西低 | D.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
目前苏州、南通、杭州、南京城市化的动力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位交通条件对苏州城市化发展影响较小 |
B.南通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农村工业化 |
C.南京市的外资吸引力小与区位交通条件差有关 |
D.杭州的优惠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影响不大 |
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泊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阅读上述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使“八百里洞庭”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 ②上游水土流失严重 ③蒸发和下渗 ④引水灌溉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
C.水土流失加剧 | D.水资减少 |
下图中ab是美国田纳西河上某水文站先后两次测得降水后河流流量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田纳西河流域内发生的地理事件最可能的是
A.下游洪涝灾害增加 |
B.上游修建水库 |
C.水文站上游流域内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 |
D.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 |
田纳西河流域工业走廊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
B.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 |
C.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
D.防治污染,提高田纳西河的水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