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中国古代某地居民一份职业结构,据此判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
自耕农、地主 |
佃农 |
工场主 |
商人 |
占总人口比例 |
24% |
36% |
30% |
10% |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
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 |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 D.科举制 |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 B.郡县制 | C.君主专制 | D.中央集权制 |
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提出的救国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
C.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 D.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迷信 |
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 B.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
C.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 D.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