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
|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 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 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
| 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 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
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为缅怀周总理光辉的一生,老师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见下表)。根据老师所列周总理的主要事迹:
①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②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③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④参加重庆谈判,
同学们自上而上填写表格“主要事迹”一栏,正确的填写顺序是()
| 时间 |
主要事迹 |
评价 |
| 20世纪20年代 |
为国民革命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 |
|
| 20世纪30年代 |
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扭转了时局 |
|
| 20世纪40年代 |
争取实现国家的民主与和平 |
|
| 20世纪50年代 |
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贡献 |
A.①②④③
B.③②④①
C.④③①②
D.③②①④
“文革”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造成重大破坏,主要表现在
①人民代表大会多年没有召开;②各级领导机关无法正常工作
③各种违宪违法行为不断;④社会极度混乱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中国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主要原因是
| A.中美关系得到根本的改善 |
| B.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力量失衡 |
| C.不结盟运动发展的影响 |
| D.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
| A.社会制度的价值观不同 |
| B.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
| C.复杂的宗教信仰和民族关系 |
| D.各种政治力量的平衡和相互制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