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注释:①遗:留下。②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③伏:躲藏。④顾:然而,可是。⑤盈:满,足。 不盈:不满,不足。⑥豕(shǐ):猪。⑦方:才。⑧负:背。⑨乌:哪里,怎么。
【乙】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甲】【乙】两文中划线的词。
①顾无可以死之(         )
直不能屈 (        )
③其一坐于前 (         )
④一狼其中 (        )
(2)与“以吹豕之法吹之”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遂负之以归 B.不以疾也
C.以刀劈狼首 D.可以为师矣

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限两处)
遂 割 破 狼 爪 下 皮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与【乙】文中的狼相比,你觉得【甲】文中的狼缺少点儿什么?请结合相关情节具体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②顾:表示轻微的转折。③望:奢望。④厚:丰厚。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朝廷方朋党
②顾质敢望之
翻译下面的句子。
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王质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节选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表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巯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下列全都表现秦王蛮横的一组句子是( )
①秦王不悦②秦王怫然怒③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
陵君其许寡人!” ④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⑤秦王色挠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唐雎有胆有识,不为秦王的谎言所动,也不为他的威胁所屈,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B.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方法吞并安陵,由此引出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c.秦王的欺骗没有得逞,于是企图以“天子之怒”来恫吓唐雎。
D.面对秦王的恫吓,唐雎起初有些惊慌,但最终还是驳斥了秦王,维护了安陵国的利益。
下列对选文的写作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
B.秦王最后“长跪而谢之”,从正面表现了唐雎的不畏强暴。
C.情节构成紧张曲折,波澜起伏。
D.人物对话简洁整齐,绘声绘色。

下列篇目与选文反映的社会背景相同的一项是( )

A.《伤仲永》 B.《木兰诗》
C.《邹忌讽齐王纳谏》 D.《出师表》

阅读《师旷撞晋平公》一文,回答小题。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 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之,以为寡人戒。”
【注】 ①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 ②援:执持,拿。 ③衽:衣襟。 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清除。⑥戒:鉴戒。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饮酣: (2)之释:
师旷撞晋平公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便还家不知有汉
翻译下面的句子。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有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陶渊明在作品中却让老百姓躲起来,这是不对的。”如果你是陶渊明,如何为自己辩护?(4)

阅读《晏子使楚》一文,要求完成下面题目。(12分,每小题3分)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解释加线词语。
⑴齐之 辞者也 ( )
其实味不同其实( )
⑶圣人非所与( )
翻译下面句子。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请就文章的情节和齐楚外交辞令的交锋,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A.楚国通过预设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晏子到来后,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善盗。
B.晏子以橘树生长地不同而味不同来设喻,通过环境对人的影响,实讽楚之民风使人善盗。
C.晏子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也验证了“晏婴,齐之习辞者也”的评价。
D.“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这是楚王以自我解嘲摆脱尴尬的话语,说明楚王也有很高明的语言技巧。

本文人物形象刻画鲜明,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概括楚王和晏子的性格特征。
楚王:
晏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