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李氏之鸠①》一文,完成小题。
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②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晋人贾③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易④焉。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主人绐⑤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至贾家,则舍之去。鸠竟不食,哀号告归。贾人怜其志,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鸠乃食。
【注】①鸠(jiū):鸟中的一种。②僮婢:僮仆婢女。③贾:做买卖。④易:交换。⑤绐(dài):哄骗。按要求完成下列两题。
⑴ 释划线的词语。
①过于鹦鹉,甚慧( )
②鸠觉其意( )
③至贾家,则舍之去( )
④鸠竟不食( )
⑵与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愿以十金易焉
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
B.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
C.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 |
D.何以都不闻消息(《人琴俱亡》) |
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且 恐 鸠 死 而 金 无 取 偿 也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阅读全文后,你认为,鸠鸟身上具有什么美好的美德?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下面句中加线词
(1)略无阙处:(2)沿溯阻绝:
(3)良多趣味:(4)哀转久绝:翻译下列句子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2分)
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结合文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2分)
文言文阅读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的词。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善:
②满坐寂然坐: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
④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走: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A.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只。) |
B.其夫呓语(其:她的。) |
C.既而儿醒,大啼(既而:不久,紧接着。) |
D.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虽:虽然。) |
翻译文中中横线上的句子。
①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
②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译文:文章为了表现口技人的高超技艺,写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答: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①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问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②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
【注释】①迎:迎接他出诊的人。②饧:táng 同“糖”。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2分)
名医戴原礼尝至京( )②治病辄效( )下面“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
A.亲往观之 | B.走而告之 |
C.原礼心异之 | D.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原礼心异之,问其故。请你一分为二地评价文中“医家”的为人。
阅读(刘禹锡《陋室铭》),回答问题。(8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芦,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有仙则名( )②无案牍之劳形( )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
翻译(2分)
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南阳诸葛芦,西蜀子云亭”作者引用这两个典故有何用意? (2分)
(甲)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给加线字注音并解释两个四字短语。
⑴犬牙差互()⑵浩浩汤汤()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翻译:
⑵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翻译:著名电影配音演员、朗诵家童自荣先生曾朗诵《岳阳楼记》,原文的结尾只有一个“吾谁与归”,但他读了两次:第一次读得语调很轻,但语气很沉痛,而第二次却读得高亢悲壮,撼人心魄。
请你揣摩藏在原文句背后的意蕴,评说他这样处理朗读的好处。假如你班要拍摄一部《小石潭记》的自然风光DV片,你作为摄像师,将如何忠实于原文,运用好你的镜头语言(怎么拍)?请说明。
现在你假借“时空隧道”回到唐朝,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请你用《岳阳楼记》、苏轼《水调歌头》中相关句子对他说几句劝慰的话。
柳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