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政治( )
A.实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权力集中 | B.周天子是受封诸侯的天下共主 |
C.具有血缘政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特点 | D.西周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方式 |
新中国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定位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上世纪90年代以前强调革命史观(反封建反侵略斗争),近些年来强调现代化史观(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趋势)。以下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不能同时体现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是
A.资政新篇 | B.扶清灭洋 |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D.抗日战争 |
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主题是
A.新旧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 | B.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
C.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D.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根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
A.专业化工商业城市大量出现 | B.区域经济中心开始崛起 |
C.地处水陆交通要冲 | D.城市对外贸易比较活跃 |
“故太平君子……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仕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而桀奸无良者或有焉。”该材料说明唐朝科举考试( )
①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②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
③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唯一途径 ④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