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7年发生的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表明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确已存在 |
C.资本主义已渐趋衰落 | D.各国在经济上开始互相联系 |
答案:B
《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位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 (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这种形势的根本方法应该为( )
A.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C.倡导创办实业,进行实业救国
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抗战时期,……在工业总体发展上,1937年西北工厂有19家,占全国0.48%;资本305.2万元,占全国0.82%;工人5787人,占全国1.26%。到1942年为546家,占全国20.56%;资本16931万元,占全国8.8%;工人33074人,占全国13.7%。”材料表明( )
A.国民政府重视国民经济建设,但忽视西北工业发展 |
B.中国近代工业布局失衡的状况没有本质变化 |
C.日本帝国主义对西北的侵略迟滞了西北工业的发展 |
D.国共内战严重影响了西北工业发展进程 |
观察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
货物 |
单位 |
1843年税率 |
1858年税率 |
棉花 |
担 |
6.54% |
5.72% |
印花布 |
匹 |
14.25% |
4.98% |
棉纱 |
担 |
6.94% |
4.86% |
这一现象造成()
A.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
D.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
1825年英国发生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其基本特征是经济系统没有产生足够的消费价值,也就是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为此,英国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A.创立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工厂制 |
B.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 |
C.呼应机器制造商的要求——取消机器出口禁令 |
D.推广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联动式蒸汽机 |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
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
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