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对光的特性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用手电筒照射水中的鱼,要想照亮鱼体,应该朝着看到鱼的位置下方照射; |
B.夏天的海面上,有时会出现海市蜃楼,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 |
C.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
D.人们看到物体的原因是因为人眼有反射光到达物体。 |
(2014·铜仁)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
B.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
C.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 |
D.洒在教室地面上的水过一会儿变干了属于升华现象 |
(2014·安顺)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
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
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
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
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他继续向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A.光屏应向左移动,成缩小的像 |
B.光屏应向右移动,成放大的像 |
C.光屏应向左移动,成放大的像 |
D.光屏应向右移动,成缩小的像 |
某同学在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则可判断此透镜()
A.是凸透镜,焦距为20cm |
B.是凸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 |
C.是凹透镜,焦距为20cm |
D.是凹透镜,焦距可能为15cm |
当物体距凸透镜8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若只将凸透镜沿主光轴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的的像,那么该凸透镜的焦距f为()
A.3cm<f<4cm | B.4cm<f<5cm |
C.5cm<f<8 cm | D.无法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