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 A.向氯水中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Cl2存在 |
| B.新制氯水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色后褪色,说明 Cl2有漂白性 |
| C.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 |
| D.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变为蓝色,可证明Cl2的氧化性强于I2 |
某化学反应其△H= —122 kJ·mol-1,∆S="231" J·mol-1·K-1,则此反应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自发进行()
| A.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 B.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
| C.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 | D.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 |
在标准状况下,将aL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mL氨水,溶液的密度为ρ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ω,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ω=
②C=
③ 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mL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0.5ω
④上述溶液中再加入1.5VmL同浓度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C(Cl-)>C(NH4+)>C(H+)>C(OH-)
|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一定温度下,两个体积相等的连通容器用活塞分开,左右两室各充入一定量NO和O2,恰好使两容器内气体密度相同,打开活塞,充分混合反应。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不考虑NO2转化为N2O4) ( )
| A.最终容器内无O2存在 |
| B.反应前、后左室气体压强不变 |
| C.反应前、后右室气体密度不变 |
| D.开始时左右两室气体分子数相同 |
某澄清溶液中只含有以下可能存在的若干种离子:Na+、Fe3+、Fe2+、SO42-、Cl-、Ba2+、I-。现取部分溶液依次进行如下实验:①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呈紫红色,用分液漏斗分液;②向分液后的水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③过滤后将滤液分为两份,向一份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大量沉淀,向另一份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立即变为红色。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 A.原溶液一定显中性 |
| B.原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Fe2+、Ba2+ |
| C.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l-、Na+、SO42- |
| D.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Fe2+、SO42-、I- |
物质的量均为1mol的下述物质长期放置于空气中(最终物质不考虑潮解情况),最后质量增加的大小关系是( )
①氧化钠 ②过氧化钠 ③氢氧化钠 ④亚硫酸钠
| A.①>②>④>③ | B.①=③>②>④ |
| C.③>①=②>④ | D.④>③>②>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