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骗来的“煎饼果子” 朱砂
电脑的突然白屏,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定了定神他才发现,该续费了。
虽然已经掏好几回了,可他的手还是忍不住伸进了衣兜,没有,连个钢崩也没有。扭头瞅瞅,旁边的机子上,有人在玩“传奇”,有人在玩“卡丁车”,不远处,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趴在桌上睡得正香,一条细软绵长的水线从那少年的嘴角悄然滑出……
走出网吧,天已大亮,站在台阶上伸了个懒腰,不远处阵阵炸油条的香味儿刺激着他的神经。
他想回家,又有些不甘。原本,向妈妈要的20块钱是给同学买生日礼物的,结果到了网吧玩儿起来就忘了,并且,这一忘不要紧,竟然过了夜。
这会儿回家,肯定挨打。他摸了摸脑袋,想,反正是挨一顿打,干脆再多玩会儿好了,省得回家挨了打还得没完没了的练那个破小提琴。沿着宽宽的护城河,他漫无目的地向前走着。
护城河堤是个早市,每天从早晨5点到10点,商贩云集,人来人往。
正走着,忽然,桥头上一个老人引起了他的注意,老人七八十岁的样子,穿一身破烂的衣服,跪坐在地上,不停地向路人磕着头。陆陆续续的,有人向老人身前的茶缸里投下一枚硬币或是一张纸票。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的脑子里瞬间涌起,他跑回网吧,向老板要了一只粉笔。
十分钟后,当他再次出现在桥头时,他的身前多了一片白色的文字,大意是:父亲出了车祸,肇事司机逃逸,母亲一病不起,家里没了收入,他要上学云云。
虽然这套行骗的伎俩并不高明,可还是有善良的路人在他跪着的身体前投下了大大小小的钱币。瞅着眼前渐渐笼起的“碎币山”,他的心乐开了花。他沾沾自喜地盘算着,等收了市就拿这些钱到街上大吃一顿,然后回网吧重新投入战斗。
思绪正游走着,忽然,一阵奇香飘进鼻子,天哪,一袋“煎饼果子”!那种香将他的食欲瞬间勾起,他顾不上说谢谢,抄起塑料袋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慢着点,别噎着!”一个温柔的声音响起,随即一瓶矿泉水递到了手边。
他浑身打了个冷颤,那声音,天哪,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下意识地抬起头,一张笑脸映入眼帘。他的呼吸,忽然就有了片刻的凝窒。
他的脸涨得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他自作聪明地选择了城市最边缘的网吧,然而他却忘记了,班主任的娘家就在郊区。
班主任笑眯眯地看着他,没说话,把水塞进他的手里,然后怜爱地抚了抚他的头,转身离开了——她用这样的方式,维护了一颗少年的心。
他直愣愣地跪在那里,下意识地掐了一下胳膊,疼,不是在做梦。
他踉踉跄跄地站起来,目送着老师的背影,眼里,一片濡湿。
抹了一把脸,他用脚踏乱了身前的粉笔字,然后捡起地上钱,几步走到乞讨老人身边,把钱放进了老人的茶缸,在老人诧异的目光下,离开。
那天之后,他再也没踏近网吧半步。
那个矿泉水瓶子,他一直珍藏着,在他心里,那个夏天,老师给他的,不是一瓶水,而是,一瓶爱。
(选自《文苑 》2010年2期)
请你梳理本文的故事情节。
少年用向妈妈要的20块钱上了一夜网→                →                →少年把讨来的钱都送给了乞讨老人,从此没也没踏进网吧半步。
第二段划线句子是一处细节描写,作者写这一细节有什么用意?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的脑子里瞬间涌起,他跑回网吧,向老板要了一只粉笔。”一句中的“大胆的想法” 是指什么?
“班主任笑眯眯地看着他,没说话,把水塞进他的手里,然后怜爱地抚了抚他的头,转身离开了——她用这样的方式,维护了一颗少年的心。”说说班主任用什么方式维护了一颗少年的心?
“他踉踉跄跄地站起来,目送着老师的背影,眼里,一片濡湿。”一句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眼里,一片濡湿”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
文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任选一个,概括他(她)的性格特点。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汤姆的眼珠会掉下来
查小欣
①儿子念小学二年级时,一日放学回家吃点心,我跟他闲聊,问他学校当天有没有特别事情发生,他闲闲地说:“没什么,只是汤姆的眼珠子掉了出来,我们替他拾回,他在饮水机洗了洗,放回去了,但没消毒,我担心会有细菌。”
我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又不想显得大惊小怪,问:“是不是妈妈听错了?你是说汤姆的眼球吗?”
③“是,他的眼球不知为什么老是掉下来,可能要换一颗大一点的。”儿子就像在说汤姆的校服衬衣需要换大一点般轻松平常。
④我细问汤姆的眼球掉下来的原因,儿子理所当然地说:“他的左眼失去了眼球,医生替他放一个假的上去,很真的,看起来跟我们没分别。但没实际用途, 他的左眼仍是看不到东西。”
⑤同学们对于汤姆瞎了一只眼睛的事实很接受, 不会歧视或取笑他,跟他相处与其他同学无异。他的眼球随时会掉下来,也不会把他看成怪物,大家就只管替他拾回眼球,像拾回一个乒乓球,没有惊恐尖叫,不当作一回事。
⑥另一小学同学若翰生日,在他家大厦的花园开生日派对,我陪儿子前往。一班同学都到了,唯独不见若翰,我又藉此机会教导儿子准时的重要性,作为主人家也迟到, 太不礼貌,令客人感觉不被尊重,儿子代为解释:“若翰向来比较慢,我们一班同学都理解,所以不会介意。”
⑦看到若翰拖着妈妈的手,一脸真稚笑容迎面走过来,我感到十分惭愧,想马上收回刚才的评语,原来若翰是唐氏综合症患者。同学们并没有认为他迟钝、智商低,而是完全接受他是“比较慢”,不觉得他异于常人。若翰跟同学们相处融洽,大家没有特别迁就他、呵护他,他玩游戏输了同样要受罚。
⑧我在旁看着,很赞赏学校实行人性化的融合教育, 在每班录取两、三位智商有问题或身体残障的同学,贯彻一视同仁、伤健一家的精神,小朋友自幼从现实生活中学懂普世价值:人人平等,学校和家长无需特别严训孩子不要歧视残障人士。有时在街上会听到大人阻止子女用好奇眼光看瞎了眼、四肢不全、兔唇、唐氏综合症人士,又或当众跟子女说:“你不应这样盯着人家, 他会很尴尬, 他已经很不幸, 我们应同情他们, 帮助他们。”以为 这叫家教, 其实是好心做坏事, 在伤口洒盐, 要教就应早在家里教了。
⑨春风化雨, 国际学校不单教学问,也教普世价值、正确观念,用的不是书本和考试,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把这些概念输入孩子血液中。
文章讲述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文章②段划线句“我”听了儿子说汤姆眼珠的事,为什么会有“我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又不想显得大惊小怪”这两种表现,请分别表述。
从文章整体内容来看,题目似乎因为不全面而不妥,如改为《人性化的融合教育》或《春风化雨般的教育》会更好,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契诃夫说:有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是别人洒汤时别去看他。“别去看他”甚至“别去讥笑他”是教养,更是做人的风范。如果我们生活中有身体或智商有问题的同学,我们应该如何与他们相处,请结合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80—100字)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读书使人优美
毕淑敏
①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②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③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
④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甲】。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乙】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
⑤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丙】。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书的不够广博和投入。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当然也包括网上阅读),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还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而这种欣悦,是多么的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复使用,而且永不磨损。
⑥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读书其实很多时候是和死人打交道,图书馆堆积的基本上是哲人的木乃伊,书店里出售的大部分是亡灵的墓志铭。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⑦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概括)
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1)会心一笑(2)聚精会神(3)洗耳倾听
【甲】 【乙】 【丙】
第⑤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国家倡导全民阅读,可是生活中的人们在吃饭、行走、等车、等人时都在低头看手机,刷微博看微信,看电子小说。因此,有人指出碎片化阅读在毒害人们的大脑,不会使人变得优美,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 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 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 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 摆得到处都是。 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 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 ,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 ,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 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光明日报》2015年04月10日,有删改)
“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
赏析文中 画线的句子。(请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的赏析)
(1)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2)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文中引用了《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有什么作用?
通读全文,你认为“悬崖上的枣树”带给作者怎样的感悟?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汉字之美
日本人向来自负,但在中国文字面前却格外地谦恭。他们不但在本民族的文字中拼命汲取汉字的精髓,还一次又一次煞有介事地举办中日文化友好交流--其主角便是汉字的书法作品,据说日本民间曾对汉安选美,夺魁的是“梦”字,入选佳丽还有“雪、柔”等等。日本人对汉字的狂热痴迷可见一般。汉字的音、形、义皆具独特魅力,足以让每一个接近她的人心旷神怡、浑然忘我。
她的发音变幻莫测,极富音乐性。四种声调再加轻声、变调之类已够复杂,还得讲究轻、重、缓、疾,抑、扬、顿、挫。这里的学问深着呢!同样一篇文章,有人读得铿锵有力,有人读得平淡无奇,有人读得悦耳流畅,也有人读得含混不清。要让听者从你的嘴巴中听出汉字的美,还真得请你下一番功夫。 曾亲耳聆听过一位著名话剧演员朗读戴望舒的《雨巷》,那绝对是一次痛快淋漓的享受;那平缓的语调娓娓引出泛着暗淡灯光的朦胧小巷,那略显惆怅的沙哑是对如烟往事剪不断、理还乱的追忆,那若有若无的哽咽更勾起多情人心灵深处早已尘封的往事,一诗读完,听者不禁泪水涟涟……
汉字的形美同样不可抗拒。历代优秀的书法家粲若繁星,各具风采。王羲之,飘逸俊朗;颜真卿,粗犷豪放;柳公权,华美灵巧……名山大川如果少了书法家们的题词就让世人少了一分敬仰,小桥流水倘惹有名家的“墨宝”则会因此声名远播。难怪各旅游景点在宣传手册上都忘不了写上“XX年间,大书法家XXX见此佳景,豪兴大发,泼墨挥毫,写下XXX几个大字”之类的语句。我的家乡盱眙有一处本不出名的小山,亏了南宁书法家米蒂的题字“第一山”,近年来竟有不少外地游人慕名而来,让小县城颇有几分自豪。
形形色色的美术字更为汉字的形美推波助澜。歌手江涛的 MTV作品《创造》,用电脑设计出的歌词字体独树一帜,很有个性。这些字或扁或圆,亦庄亦谐,动静相宜,错落有致,千变成化,精彩纷呈。古老的中国汉字镀上了现代科技的光辉,更魅力四射。
汉字的形与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足以让稍有想象力的人展开无尽的遐思:“笑”字,活泼可爱;“哭”字,愁眉苦脸;“巍峨”,山的高大顿显眼前;“妩媚”,少女的娇颜潜入心底。难怪中国人爱将“字画”连在一起,汉字本来就是可以入画的。
文化层次的不同,人生阅历的不同,对汉字字义的理解随之不同。我看《红楼梦》与文学家看《红楼梦》的感受肯定不一样,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的文学作品,有人推崇备至有人却视若粪土的原因。平常的一句话,如“你是个大坏蛋!”可能是孩子的童言无忌,也可能是情侣的亲密调侃;可能是路人的厉声痛斥,也可能是某君良心发现后的深深自责。细细品来,汉字的义真及奥妙无穷。
汉字之美,还美在她只对真正爱她、懂她的人撩开自己神秘的面纱。你看成千上万个汉字就像成千万个小魔块,在语言大师的“点化”下,忽而成了惊世骇俗的不朽巨著,忽而成了清新隽永佳美文,忽而是浅吟低唱,忽而是疾风骤雨,忽而是行云流水,忽而是欲说还休……而我们,正是被这些小魔块们深深吸引,才会“沉睡不知归路”,才会“为伊消得人憔悴”啊!
夜深人寂,挑灯夜书。会心之处,不觉莞尔。
汉字的美表现在各个方面,下列不属于文段主要内容的一项是()

A.声美
B.形美
C.义美
D.朦胧美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自负的日本人对待文字的态度比中国人更谦恭,对汉字的狂热痴迷可见一般。
B.朗读文章时,应注意讲究四种声调和变调,讲究轻、重、缓、疾,抑、扬、顿、挫,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C.歌手江涛的 MTV作品《创造》,用电脑设计出的歌词字体独树一帜,这说明现代科技能让汉字更有魅力。
D.汉字的义奥妙无穷,文化层次的不同,人生阅历的不同,对汉字字义的理解随之不同

下面的做法和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小敏说:我觉得“美”字很美,因为他本身的构造就是一种线条美,就好像是一个身材阿娜的美女
B.小王说:买橘子本是一件小事,但经朱自清先生的“点化”,散文名篇《背影》语音朴实无华,却蕴含着真切、诚挚的父子深情,让人感动。
C.小军每到一个名胜古迹,总喜欢用美术字工工整整地写下一句“到此一游”,想为这些景区增加人气,让更多游人慕名而来
D.小华说: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义,因此我们在理解这些句子时觉不能断章取义,否则会闹笑话。

阅读下面议论文,回答下题。
阅读的要素
王安忆
①阅读的第一要素,我想是信赖。
②相信我们所读到的东西,这常常是发生在我们少年的时候。那个年龄,心灵像一张白纸,无条件地相信任何事情。书本给我们神圣的感觉,好比人生的老师。我们总是把书本上的话抄在日记本上,还总是将书本上的话赠来赠去。这是一个非常容易受影响的时期,是精神世界最初的建设时期。假如我们幸运地读到真正的好书,那么,一生都受益无穷。不过,很多时候的情况恰恰相反。但是,尽管是这样一个不安全的时期,我也以为怀疑主义是最大的不幸。这会使我们丧失阅读的最大乐趣——那种满怀情感的接受,那种对充实内心的渴望。怀疑设立的防线又会使自己孤立,久而久之,内心便会寂寞又空虚。
③当我们逐渐成长起来之后,我们便也逐渐形成了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它不仅来自阅读,更来自直接的经验。假如我们依然热爱阅读,并且依然对阅读保持信赖,便会自觉地去芜存菁,选择那些真正的好书,前段时间阅读好书的经历帮助了我们,从人生中得到的真情实感也帮助了我们。阅读和阅历使我们几乎是本能地懂得哪些是好书,哪些是作者以诚实与信赖写下来的文字。我们仍然以信赖的态度读书,而这时候的阅读却是一种理性的信赖。我们和书本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关系,书本是我们的朋友。理性的信赖还可以有效地抵御怀疑主义的侵害,这时候的阅读对于拓展我们不免狭窄的个人经验大有好处。假如个人经验偏于悲观,它便提供给光明的景象;假如个人经验偏于万事无忧,它则提醒我们不幸的存在。它可使我们保持乐观、善良、开阔的精神。在一个人对世界的观念已经形成的中年阶段,阅读可为我们作出补充和修正,使之达到健康完美的境地。
④晚年时的阅读信赖,我想应是建立在宽容之上。因为这时候的经验已经成熟到可与任何书本作一个比较,这是该作出结论的时期。假如前两个阶段我们保持了阅读的良性循环,这时便能够再上升一格。在持有自己的经验与结论的同时,善解并诚挚地去观看别人的人生所得,看到人类无穷多的心灵景观。这时候,我们应当如同相信自己一样去读书,书会和我们融为一体,我们其实也是在读着自己。这时候的自己,应该有一颗能够包容一切的心灵,读书就提供这样的好机会。当然,我这里指的是人类写下的最好的那类书。
本文所说的“阅读的第一要素”,在人生的不同时期它可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请简要概括)
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论证方法。
(1)书本给我们神圣的感觉,好比人生的老师。()
(2)假如个人经验偏于悲观,它便提供给光明的景象;假如个人经验偏于万事无忧,它则提醒我们不幸的存在。()
第②段中的划线句中“情况则是恰恰相反”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觉地去芜存菁,选择那些真正的好书,”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