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为了不让这棵大树“树墩”继续“萌发”,有识之士掀起了
A.维新变法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制脱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昌南镇)。”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
A.瓷器 | B.丝绸 | C.铁器 | D.青铜器 |
宋代江苏吴郡“地沃而物伙,稼则刈(收割)麦种禾,一岁两熟”。这表明了( )
A.垄作法得以推广 | B.套作制的普及 |
C.一年二熟制出现 | D.一年三熟制产生 |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
下列关于隋唐时期科举制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A.禁止世家大族子弟入朝做官 |
B.调整了统治集团内部关系 |
C.为各阶层的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 |
D.忽视实际性学问,降低了官员文化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