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中“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结果是人民解放军
A.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 B.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 |
C.攻占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 | D.转入战略反攻 |
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这次“政变”的直接目的是()
A.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 |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
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D.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1945年日本投降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个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对这两个谜底认识正确的是( )
A.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
B.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 |
C.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作用 |
D.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
淞沪会战期间,谢晋元率所部四百余人为掩护主力部队安全撤退而坚守四行仓库,最终成功完成任务,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的中国军民的士气。在此期间,上海市民积极运送物资进行支援,女童子军冒险渡河送上一面国旗,中外媒体对此次作战都不乏溢美之词。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最终取得淞沪会战的胜利 |
B.国民党军队承担了整个抗战的主要任务 |
C.高昂的民族精神预示着抗日战争的光明前景 |
D.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
《历史学家眼里的毛泽东》中记载:“红一方面军将士的浴血奋战,中央高层的开明、务实,与各部队首长强烈要求改变被动行军等意见,以及实现了‘不流血式’地改组中央和军事指挥机构,是会议成功的诸要素。”以下对该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提出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
B.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
C.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
D.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
“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在另一种条件下继承了辛亥革命没有做完的事业”。材料中的“事业”是指()
A.发展资本主义 | B.反帝反封建 |
C.建立民主政治 | D.实现国民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