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史》中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至最有学问的法学家也常常被难住了。”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 )
A.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 | B.维系帝国统治,万民法颁布 |
C.缓和阶级矛盾,法律不断完善 | D.罗马帝国建立,开始依法治国 |
“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
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这一现象主要反映出( )
A.戊戌变法得到全国各阶层热烈响应 | B.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强烈愿望 |
C.君主专制统治已经不得人心 | D.统治者的决策有了大量的依据 |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
令、丞,凡三十一县,为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该材料涉及到商鞅改革的措施有()
①废井田②奖励耕织③废分封,行县制④统一度量衡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阅读《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
材料一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材料二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材料三…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今,惑乱黔首。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若有欲学法令者,以吏为师。
材料四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请回答:
(1)材料中辩证的焦点是什么?材料一对此持何种态度?
(2)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建议各有其依据,明显不同的用词是什么?
(3)材料三提出了什么建议?其目的是什么?
(4)材料三体现了战国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你的根据是什么?
(5)材料四中秦始皇赞成哪一种主张?他的理由是什么?
苏格拉底与弟子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古希腊三大著名哲学家。你认为他们的哲学思想有什么相同之处?分别概述其意义。
美国国会议员亨利·李曾这样评价乔治·华盛顿:“战争中的第一人,和平中的第一人,他的同胞心中的第一人。”请结合相关史实对这一评价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