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中写道:“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个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负责的官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初步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
| B.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
| C.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 D.废除封建政治,建立了分封制度 |
从整体史观讲,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世界近代史上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 A.西方的殖民掠夺 | B.东西方的借鉴学习 |
| C.正常的文化交流 | D.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碰撞 |
下表反映了1978—1982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劳动投入和劳动生产率的指数变化(注:均以1978年为100)。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工农业年总产值基本相当,反映了这一时期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 |
| B.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幅度大于工业,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
|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
| D.劳动投入不断增长,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
以下对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德国工业化进程始终缓慢 |
| B.列强侵略造成中国工业产值不断下降 |
| C.工业革命开始时中国工业产值落后于德国 |
| D.社会制度的变迁造成两国经济地位的逆转 |
建国以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历经曲折。20世纪50年代城市数量增长较快,60年代前期我国城市数量减少,60年代中后期和70年代城市发展处于停滞、徘徊状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①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②经济建设盲目冒进的后果
③长时间社会动荡的影响④国家对工业建设重视不足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陈争平等著《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 B.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
| C.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
| 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