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工人日报》报道:由交通部、国际道路联盟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在我国西安举行。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复兴‘丝绸之路’与交通基础建设。”
(1)材料一是汉朝时的一条商道,请你说出它的名称。它的出发点________,经过的两关:________和_______。
(2)最早出使西域,为开辟这条商道作出贡献的是谁?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在这条商道上设置了一个什么官职?有何意义?
(3)请你为这次会议设计一条广告宣传语。
(12分)先进的.进步的思想文化,有利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对社会进步.人类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请回答:
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秦朝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1)材料一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是指的哪件事?“致命的打击”又是指哪一事件?(2分)
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2)材料二中的“两位先生”指什么?为了实现其主张,陈独秀等掀起了一场什么重大运动?(2分)
材料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位市民妇女的温柔典雅形象,它精妙的传达了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的核心主张。
(3)材料三中提及的思想文化运动的核心是什么?(2分)
材料四:17—18世纪,崇尚理性的西欧资产阶级不再满足于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进行反对封建的神学。他们需要更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摧毁封建制度,于是出现了一场新的思想文化运动。其代表人物伏尔泰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比作“文明恶棍”。
(4)写出材料四中所提到的思想文化运动的名称。(2分)
材料五: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知识水平极大提高。社会中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参加劳动,按需分配劳动产品,整个社会公平.公正,是人类社会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
(5)材料五为人类设想了一个更高.更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这种研究的理论成果诞生的标志是什么?(2分)
(6)依据相关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思想解放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2分)
古今中外,安定社会.保障民生.和谐发展是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分工),女有归(婚配成家)。
——摘自孔子《礼记·大道之行也》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孔子的主要思想。
材料二 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摘自《孙中山全集》
(2)从材料二中看出孙中山认为社会革命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材料三 1935年:《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利,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其中劳资代表各占一半;同年颁布了《社会保障法》:“第1节是每州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对孤寡老人提供财政资金,……为资助各州实施失业补助法,特批准拨款。”1938年:颁布了《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长工时,禁止雇佣16岁以下的童工。
—摘自《世界史资料丛刊(1917—1939年的美国)》
(3)根据材料三判断这是历史上哪一次重要改革?从材料中归纳出此次改革涉及到的几个主要方面。
材料四 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摘自《习近平阐述中国梦: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4)20世纪80年代党和政府体现“学有所教”的重大举措是什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体系是由哪几方面为主构成的?
(5)通过上述材料的分析,你对民生问题有何认识?
(11分)自古以来,中国就注重对外交往,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图片展览】
【知识回顾】
(1)鉴真东渡发生在哪个朝代?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对日本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日本在古代向中国学习,进行了大化改新。到了近代,日本开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进行的改革是什么?此次改革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是什么? (3分)
(2)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请写出五四爱国运动中的—个口号。(2分)
(3)开国大典上,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的人物是谁?(1分)
(4)1953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什么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5)香港于哪—年回归祖国?这是根据邓小平提出的什么构想实现的?(2分)
【感悟历史】
(6)根据上述图片展现的新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变化,你有何感想,请谈一谈。(2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经济角度看,它使人类社会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物质财富迅速增长,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
材料二二战结束后,人类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人们在原子能的利用,空间技术,生物工程等方面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一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材料三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各国在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同时,也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材料四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出现“温室效应”。
(1)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发生于哪国?写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发明者各一位
(2)材料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4)材料四 针对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联系当今北京及其周边地区雾霾现象来谈一谈我们应如何应对?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天皇政府把全国分成3府2县,县知事由中央任命;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为了迅速发展工商业,明治政府出钱建立了大批工厂;为求知识于世界,日本还请来大批国外专家和技师。政府仿照欧美,设立了新式学校,普及初等教育,提倡学习欧美的资本主义文明。”
材料二在1933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大胆地、坚持不懈地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进行试验。
材料三据报道,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内容虽只有一万多字,却七十多次提到改革这个词。
请回答:
(1)材料二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哪些方面的内容?
(2)罗斯福面对“大萧条”现状进行了大胆的试验。请你指出他“试验”的中心措施。并用一句话概括“试验”的“新”特点。
(3)根据材料四,请谈谈深化改革与国家发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