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某地农民每逢二、五、八日都到中心集镇赶集,这种交易的风俗是由古代的“草市”发展而来,古代的“草市”更加普遍出现在( )
A.商代 | B.唐代 | C.宋朝 | D.春秋战国 |
“全国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官僚、地主、百姓等臣民依照一定的标准和条件,平均占有土地。”此制度是
A.井田制 | B.屯田制 | C.均田制 | D.更名田 |
《周颂·载芟》云:“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松土)。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徂(往)隰(洼地)徂畛(高坡田)。”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土地大量开垦、私田大量出现 | B.铁器已经普遍使用 |
C.井田制下奴隶集体耕作 | D.封建小农经济已经盛行 |
据《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①“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②“秋七月……初税田”
③“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④“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A.④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谚语是对民众智慧和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
B.“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 |
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
D.“小满芝麻芒种谷” |
假如你在唐朝的贞观年间进行自主择业,你做的工作可能是
A.在“坊”里做买卖 | B.在越窑生产白瓷 |
C.在家乡购田置产,安居乐业 | D.去江西平遥,和朋友合伙兴办票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