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同学利用竖直上抛小球的频闪照片《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频闪仪每隔0.05s闪光一次,图中所标数据为实际距离,该同学通过计算得到不同时刻的速度如下表(当地重力加速度取9.8m/s2,小球质量m=0.2kg,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时刻
t2
t3
t4
t5
速度(m/s)
4.99
4.48
3.98
 

⑴由频闪照片上的数据计算t5时刻小球的速度为v5=        m/s;
⑵从t2t5时间内,重力势能增量为Ep=       J,动能减少量为Ek=     J;
⑶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EpE k近似相等,从而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由上述计算可得Ep     Ek (选填“>”、“<”或“=”),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出以下仪器的读数:

(1)电压表读数:(2)电流表读数:

(3)游标卡尺(10分度)读数:(4)螺旋测微器读数:

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

(1) 利用图所示装置,测定平抛初速时,应注意:在安装斜槽轨道时,除了要使斜槽处于竖直平面内,还应使;小球每次均应从静止释放。
(2)如图所示是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记录的一段轨迹。已知物体是从原点水平抛出,经测量点的坐标为(60,45).则平抛物体的初速度,物体经过B点时的速度

采用图示的实验装置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

(1)在这个实验中安装装置的过程中,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是水平的,这样做的目的是()
A、保证小球飞出时,速度既不太大,也不太小
B、保证小球飞出时,初速度水平
C、保证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每次都相等
D、保证小球运动的轨道是一条抛物线
(2)在这个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小球运动过程中通过的三个点A、B、C,其中A点是抛出点,取A点为坐标原点,建立了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取g=10m/s2,那么A、B两点的时间间隔是s,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是m/s,小球经过B点时的速度是m/s。(答案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在学习了“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后,得出了动量守恒定律,反过来我们可以利用该实验中的有关方案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下面是某实验小组选用水平气垫导轨、光电门的测量装置来研究两个滑块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的变化情况。实验仪器如图所示。实验过程:

(1)调节气垫导轨水平,并使光电计时器系统正常工作。
(2)在滑块1上装上挡光片并测出其长度L
(3)在滑块2的碰撞端面粘上橡皮泥(或双面胶纸)。
(4)用天平测出滑块1和滑块2的质量m1m2。
(5)把滑块1和滑块2放在气垫导轨上,让滑块2处于静止状态(=0),用滑块1以初速度与之碰撞(这时光电计时器系统自动计算时间),撞后两者粘在一起,分别记下滑块1的挡光片碰前通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和碰后通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
(6)先根据计算滑块1碰撞前的速度及碰后两者的共同速度;再计算两滑块碰撞前后的动量,并比较两滑块碰撞前后的动量的矢量和。
实验数据: m1=0.324kgm2=0.181kg L=1.00×10-3m



滑块1
滑块2
碰前系统动量kgms-1
碰后系统动量kgms-1
/ms-1
/ms-1
/ms-1
/ms-1


(+)
1
0.290
0.184
0
0.184
0.094


2
0.426
0.269
0
0.269


0.136
结论: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A使它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装置如图1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以达到

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并将测得各记数点间距标在下面(如图2),A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段来计算A车的碰前速度,应选段来计算A车和B车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空填“AB”或“BC”,或“CD”“DE”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