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证明反应:H2(g)+ I2(g) 2HI(g)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c(H2):c(I2):c(HI)=1:1: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H2的同时消耗nmolI2
③反应速率2v(H2)=2v(I2)= v(HI)
④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⑤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⑥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A.①③ | B.②⑥ | C.③⑥ | D.④⑤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世纪初,化学家维勒提出了有机化学的概念 |
B.红外光谱图的研究可以确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
C.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碳、氢元素质量分数的方法最早由李比希提出的 |
D.铜丝燃烧法可定性确定有机物中是否含有硫、氮、氯、溴等元素 |
已知在298 K时下述反应的有关数据:C(s)+O2(g)="==CO(g)" ΔH1=-110.5 kJ/mol;C(s)+O2(g)===CO2(g) ΔH2=-393.5 kJ/mol,则C(s)+CO2(g)===2CO(g)的ΔH
A.+283. 5 kJ/mol | B.+172.5 kJ/mol |
C.-172.5 kJ/mol | D.-504 kJ/mol |
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同一类型化合物,往往其结构和性质相似。PH4I是一种白色晶体,下列对PH4I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共价化合物 |
B.它受热时,可能会分解产生有色气体 |
C.它不可能与NaOH溶液反应 |
D.它只含离子键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进行H2O和H2S的热分解实验,可确定S、O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
B.根据非金属性强弱F>Cl,可以推测沸点HF>HCl |
C.已知2C+SiO2![]() |
D.H2SO3的酸性比H2CO3的酸性强,说明S的非金属性比C强 |
可逆反应2NO22NO+O2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NO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NO2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