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除去杂质(试样中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时,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
|
A |
B |
C |
D |
试样 |
Na2CO3(NaHCO3) |
FeCl2(FeCl3) |
Fe(A1) |
CO2(SO2) |
除杂试剂 |
澄清石灰水 |
NaOH溶液 |
NaOH溶液 |
饱和NaHSO3溶液 |
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
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 |
C.铜锌原电池工作时,锌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
D.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 |
对于相同体积的K2CO3溶液(浓度为c1) 和 (NH4)2CO3溶液(浓度为c2),若其中CO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则c1和c2的关系是
A.c1=c2 | B.c1<c2 | C.c1≥c2 | D.c1>c2 |
一定条件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n mol X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了探究、分析。以下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①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均能自发进行;②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储存”起来;
③原电池工作时所发生的反应一定有氧化还原反应;④加热时,化学反应只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
⑤盐类均能发生水解反应;⑥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无关。
A.①②④⑤⑥ | B.①④⑤⑥ | C.②③⑤⑥ | D.①②④⑤ |
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mol·L-1的一元酸HA与bmol·L-1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A.a=b |
B.混合溶液的PH=7 |
C.混合溶液中,c(H+)=![]() |
D.混合溶液中,c(H+)+ c(B+)= c(OH-)+ c(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