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许多非金属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能与Na2O2反应,且反应极有规律,如
Na2O2 +SO2 = Na2SO4 2Na2O2 +2SO3= 2Na2SO4 +O2据此,你认为下列反应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2Na2O2 + 2 Mn2O7 = 4Na2MnO4 + O2 |
| B.Na2O2 + 2NO2 = 2NaNO2 + O2 |
| C.2Na2O2 + 2N2O3= 4NaNO2 + O2 |
| D.2Na2O2 + 2N2O4= 4NaNO3 |
下列各组物质仅用溴水即可鉴别的是
| A.苯、己烷、己烯 | B.己烷、己烯、己炔 |
C.苯、四氯化碳、苯酚![]() |
D.裂化汽油、四氯化碳、己烯 |
欲除去混在苯中的少量苯酚,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分液 | 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 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 |
| C.加入过量溴水,过滤 | D.萃取 |
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4H9Cl,它的可能的结构有几种
| A.2 | B.3 | C.4 | D.5 |
1993年的世界十大科技新闻称中国学者徐志傅和美国科学家穆尔共同合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碳氢分子,其中一个分子由1134个碳原子和1146个氢原子构成,关于此物质说法错误的是
| A.是烃类化合物 | B.常温下呈固态 |
| C.分子中可能含不饱和碳原子 | D.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
在1L容器中加入4 molA和4 molB发生3A(g)+B(g)
2C(g)的反应,如果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L·s),则10 s时容器中的B是
| A.2.8 mol | B.1.6 mol | C.3.2 mol | D.3.6 m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