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反应加入过量试剂仍能保持为透明溶液的是
A.在硫酸铝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
B.在氯化镁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烧碱溶液 |
C.在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 |
D.在氯化钙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 |
下列实验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其可能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选项 |
异常情况 |
可能原因分析 |
A |
蒸发结晶:蒸发皿破裂 |
将溶液蒸干或酒精灯灯芯碰到热的蒸发皿底部 |
B |
分液: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难以滴下 |
没有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或玻璃塞上凹槽与漏斗口侧面的小孔没有对齐 |
C |
萃取:液体静置不分层 |
加入萃取剂的量较多 |
D |
检验Fe2+: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
Fe2+已部分被氧化成Fe3+ |
下列实验操作与安全事故处理错误的是( )
A.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浴温度时,不慎打破水银球,用滴管将水银吸出放入水封的小瓶中,残破的温度计插入装有硫粉的广口瓶中 |
B.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试管口约![]() |
C.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到浓硫酸中 |
D.把玻璃管插入橡胶塞孔时,用厚布护手,紧握用水湿润的玻璃管另一端,缓慢旋进塞孔中 |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及德国的三位化学家,以表彰他们为发展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所作的贡献,开启了纳米微时代,这种开创性的成就使光学显微镜能够窥探纳米世界,可以观察类似病毒、蛋白质的微小结构,最小可分辨至2.0×10-8米,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技术可用于观察一些胶体粒子的运动 |
B.该技术可用于观察一些大分子蛋白质的合成 |
C.该技术使观察水的分子团簇结构成为可能 |
D.该技术可用于分辨荧光分子中各种不同种类的原子 |
一定量的金属铁、镁与铜的混合物与一定量的浓HNO3反应,得到硝酸铁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3.36 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恰好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铁溶液中加入2 mol/L的NaOH溶液至Fe3+、Mg2+、Cu2+恰好沉淀,则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是
A.300 mL | B.150 mL | C.120 mL | D.90 mL |
类比(比较)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之一,可预测许多物质的性质。但类比是相对的,不能违背客观实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Mg与水反应产生碱和氢气,Fe与在一定条件下水反应也生成碱和氢气 |
B.CaC2能水解:CaC2+2H2O==Ca(OH)2+C2H2↑;则Al4C3也能水解:Al4C3+12H2O ==4Al(OH)3↓+3CH4↑ |
C.Fe能置换硫酸铜溶液的铜;则Na也能置换硫酸铜溶液的铜 |
D.工业上电解熔融MgCl2的制取金属镁;则也可以用电解熔融AlCl3的制取金属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