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命运。”这里的“边缘地带”几乎包括了整个中东地区。
材料二 二战以后,中东地区的国家一度分成了两个壁垒森严、阵线分明的集团:苏联支持的埃及(1974年以前)、叙利亚、黎巴嫩、民主也门等国;美国支持的以色列、土耳其、科威特、伊朗(1979年以前)、沙特阿拉伯等国。
请回答:
请结合材料一,说明美国等大国插手中东地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说明二战以后为何中东地区局势更加复杂?
你认为在解决中东问题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研究性学习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改革给我们高中生提出的一个重要学习课题。我校课外兴趣小组利用双休日在研究某一时段历史时发现和收集了下列四幅图片,并设计了一些探究问题,请你帮助他们解答一下。
请回答:
(1)整合上述历史图片,请你为他们拟定一个最恰当的具体探究主题。按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重新整理这些图片资料顺序。(填入图片数字序号)
(2)读图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3)图②与图③、图①与图④所反映的在革命与建设中两国道路有何差异?
(4)依据上述图片,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对古今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对策》
材料二: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儒家思想与法国大革命》
材料三: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于1994年12月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
回答:
(1)依据材料一,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此主张是在什么条件下提出的?
(2)根据材料二, 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
(4)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内容思考今天我们应如何对待儒家思想?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材料一:“世界史若就其确切意义而言,并不是由所有各自独立、彼此间缺乏普遍联系或共同目的的民族史和国家史汇集而成的,也不是由大量时常以枯燥无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事件堆积而成的。……尽管世界上诸民族或者为时间、事件所分隔,或者为高山、大海所分隔,但世界史必须将所有民族的历史集合为一体,将它们统一成一个协调匀称的整体,并将它们谱成一首壮丽的诗。”
——尼古拉·果戈理(转摘自斯塔福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墨西哥反全球化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
材料三: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从1986年7月10日,我国政府正式提出申请要求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方地位,到中国正式入世经历了15年的谈判,黑头发都谈成了白头发。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15、16世纪,世界开始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整体。这一时期哪些重大活动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2分)
(2)结合材料二,假如你是一名反对经济全球化的成员,试述你的理由。
(3)阅读材料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何影响?
(4)结合材料一二三,说说应该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

政治民主化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重要趋势,也是古今人们的重要追求。
材料一: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什么?有何局限?
(2)读材料二,辛亥革命对近代民主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三,现代民主与古代民主有何不同?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说明要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土耳其;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因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他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并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二基辛格曾在美国尼克松政府中担任国务卿。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谈到60、70年代美国所面临的局势:“我们正处在一个令人痛苦的调整时期,来适应世界政治的深刻变化;我们不得不面对我们的历史和我们的新的需要这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我相信,我们国家的不安情绪的最深刻的原因,是这样一种人们还只是模糊地觉察到的认识:我们正变得像其他国家一样,需要承认我们的力量虽大,但还是有限度的。我们的能力和我们的问题相比,再也不是无限的了;相反,无论是在才智上,还是在物质上,我们都必须规定一个轻重缓急。”



伊拉克战争

材料三“布什主义”,是指布什政府从共和党保守主义和现实主义思想出发,奉行“共和党色彩的国际主义”路线,在国家安全政策和对外交往中遵循“美国利益至上”和“以实力求和平”两大原则,在对待恐怖主义和谋求核武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不友好国家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政策,在全球地缘战略格局上以更具进攻性的军事部署为基础,采用强硬和保守的态度追求美国的国家利益。

回答问题:
(1)据材料—概括指出杜鲁门主义的核心。文中所说的“转折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2)对比材料一、二,指出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分析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外政策有何变化?综合材料一、二、三分析美国不同时期对外政策调整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