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我读了各种各样的书,其中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一书。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 一一恩格斯
材料二 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物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也。 一一一列宁
材料三 进化者,宇宙之大法也。人类社会即本于进化之理,国家亦何莫不然 ?
一一土海《翻译世界》
材料四 严复是我国著名的维新派人物。通过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引用到社会领域中来。他认为在种族与种族、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存在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竞争。中国如果不甘沦亡,就必须奋发图强,并立即做出抉择,实行变法。
一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历史·必修 3》
请回答 :
(1) 据材料一、二,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达尔文是怎样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的。
(2) 据材料一、二,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据材料三、四, 分析晚清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和观点,并说明其原因。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光绪二十九年至宣统三年,为中国政府奖励工业最力之时代……此时中国之实业,如红日初升,前途希望正复无穷。此时期中之重要提倡事业,如光绪三十一年袁世凯在天津设工艺总局,商部在京师设劝工陈列所,及奏设各省高等实业学堂;光绪三十二年商部奏订奖给商勋章程,鼓励制造新器,学部考验游学生设工商科进士学位;光绪三十三年农工商部奏定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办1000万元以上之实业者赏男爵,2000万元以上者赏子爵;宣统二年端方在南京举行南洋劝业会,皆为60年内仅见之盛举。
——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 民国政府公布《农商部奖励实业办法》(1917年):(1)每年能将国货运往外国销至10万元以上,而营业时期继续已逾3年者,给予一等奖章;(2)设立工厂资本在5万元以上,营业确有成效者,给予二等奖章;(3)发明有实用之物品或器械,给予三等奖章;(4)以中国资本发起开矿、放垦、渔牧等实业,及提倡设立实业学校者得体察情形,分别给予奖状;(5)商会农会能实心提倡商务或农业,著有成绩者,得体察情形,分别给予奖章。
一摘编自《新编实业法令》
比较材料一、二,提取两项有关奖励实业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党最先是作为古代的一种地方组织而存在的,周时的一“党”约“五百家”。后来人们把在朝堂之上因共同利益或主张结成的政治势力集团称为朋党。中国历朝历代都有朋党的存在且党争不断,如秦代吕(吕不韦)缪(缪毒)之争,东汉钩党(外戚与宦官集团)之争,唐朝牛李党争,宋代熙丰、元佑党争,明朝末年东林党人与阉党的争斗。对党争的评论也很多。孔子教导弟子“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韩非子更加反对朋党,认为结党营私足以亡国。北宋欧阳修说:“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王夫之更是尖刻地评判道:“朋党之兴,始于君子,而终不胜于小人,害乃及于宗社生民,不亡而不息。”
——摘编自王桐龄编著《中国历代党争史》等资料
材料二为筹措军费以镇压苏格兰起义,1640年专制君主查理一世被迫召开议会,这届议会中,支持国王的一派称为“骑士党”,多为受到王室恩宠的大贵族,是坚定的国教信仰者;反对国王的一派称为“圆颅党”,主要由新贵族、乡绅及工商业者组成,大多由非国教徒组成。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次年召开了新一届议会,在这届议会中,英国近代两党的雏形——“宫廷党”与“乡村党”开始出现。1679年4月召开的新一届议会中,沙夫茨伯里领导的乡村党获得绝对多数,敦促议会通过了《人身保护法》,规定政府不得随意逮捕或监禁任何人,这使得“反对派不必因为害怕发表反对政府的言论而遭到迫害了”,并且试图通过干预王位继承的《排斥法案》。针对这一法案,议会公开分裂,拥护这一法案的被对手称为“辉格党”,法案的反对者被讥讽地称为“托利党”。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法案包含限制王权的13个条款,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近代英国的政党政治随之兴起。
——摘编自刘金源《现代化与英国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党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古代党争现象做简要评价。(1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近代英国两党政治形成的主要因素。与同期中国相比,英国政党有何不同之处。(10分)
【历史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阿里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海军和兴办军事工厂,他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并驾齐驱;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改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
材料二用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造成了农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广大农民对改革的不满,加之这场改革并没有触及沙皇专制制度,尤其是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浓厚,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
——摘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请回答:
(1)阿里改革的主要目是什么? 据材料一说明这次改革使“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的主要原因。
(2)分析材料二,为什么说改革牺牲了农民利益? 这对俄国的现代化有何影响?
(3)两次改革共同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近代以来,中国人对美国形象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1817年(嘉庆二十二年),两广总督蒋攸鼯在奏折中就谈到美国民主制度,内称:“该夷并无国主,止有头人,系部落中公举数人,拈阄轮充,四年一换”。
——熊月之《民主制度在晚清的最早解读》
材料二我们得感激罗斯福,因为他找着一个最温和而且代价最小的来解决现代社会秩序中矛盾的方案。……若是人类有一个共同的理想:不虞威胁,不虞匮乏,信仰和言论有充分的自由,则我们不能不承认,不论各国解决这共同的课题的方式怎样不同,最终的目标是一样的。
——费孝通:《20世纪的危机与罗斯福》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只有美帝国主义利用战争发了横财,成为最大的国际剥削者,成为世界反动势力的主要堡垒。”
——l963年《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材料四清末民国时期教科书中的美国形象基本是正面的,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l949到1972年,美国变成中国的头号敌人。l972年之后,尽管对美国的帝国主义定性没有根本改变,但美国形象在中国人的。中发生了悄然改变。改革开放,特别是l989年以后,美国成为中国人既十艮又爱的国家。
——摘编自赵梅《清末以来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美国形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认识有何偏差? 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2)材料二对美国新政有何印象? 材料中所指的共同的时代课题是什么? 罗斯福找到的“最温和而且代价最小”的方式是什么?
(3)分析材料三、四,据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时期、l963年、l972年之后美国形象变化的具体原因。
(4)上述材料反映出影响中国人对美国形象认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宋代的历史上,有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存在着广阔的认识空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8至13世纪的经济发展确实也推动了当时社会和丈化的发展。当时出现的社会类型蕴含了许多现代都市文明的特点并且一直持续到19世纪,故我们不妨称之为前现代社会。……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1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一个矛盾的时代》
材料四钱钟书曾说: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数得到宋代。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我们的教科书一直说宋代是个“积贫积弱”的时期。“贫”指国力、财政上面的贫乏困窘;“弱”指在对外竞争,特别是军事竞争中力量薄弱。
——摘编自邓小南《宋朝:一个矛盾的时代》
请回答:
(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宋朝的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在l9世纪前的最高发展水平”的观点? 说明理由。
(2)据上述材料,从文明史的角度,概括说明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3)材料四中两位学者的共同观点是什么? 这与“宋代是个‘积贫积弱’时期”的观点是否矛盾? 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