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法是高中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之一,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化学反应原理》后作出了如下的归纳总结:(均在常温下)
①常温下,pH=1的强酸溶液,加水稀释后,溶液中离子浓度都降低。
②pH=2的盐酸和pH=1的盐酸,c(H+)之比为2∶1。
③pH相等的三种溶液:a.CH3COONa b.NaHCO3 c.NaOH,其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由小到大顺序为:c、b、a
④反应2A (s)+B (g)=2C (g)+D (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H一定大于0
⑤已知醋酸电离平衡常数为Ka;醋酸根水解常数为Kh;水的离子积为Kw;则三者关系为:Ka·Kh=Kw
⑥反应A(g)2B(g);△H,若正反应的活化能为Ea kJ·mol-1,逆反应的活化能
为Eb kJ·mol-1,则△H =(Ea -Eb)kJ·mol-1。
其归纳正确的是( )
A.全部 | B.③④⑤⑥ | C.②④⑤⑥ | D.①②④⑤ |
已知X、M都是中学教材常见元素,下列对两个离子反应通式的推断中,其中正确的是
(甲)XO3n+Xn+H+--X单质+H2O(未配平);(乙)Mm++mOH-→M(OH)m↓
①若n=1,则XO3n中X元素为+5价,X位于周期表第VA族
②若n=2.则X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与它的氢化物反应
③若m=2,则在空气中蒸干、灼烧MSO4溶液一定能得到MSO4
④若m=3,则MCl3与氢氧化钠溶液互滴时的现象可能不同
A.②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①③ |
工业上把Cl2通入冷NaOH溶液中制得漂白液(主要成分NaClO)。某化学小组在一定温度下将氯气缓缓通入NaOH溶液,模拟实验得到ClO-、ClO3-等离子其物质的量(mol)与反应时间t(min)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所需NaOH与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2:1 |
B.a点时溶液中n(NaCl):n(NaClO3):n(NaClO)=6:1:1 |
C.t2~t4,ClO-离子的物质的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3ClO-=2Cl-+ClO3- |
D.使用漂白液时,为了增强漂白效果,可以向漂白液中加入浓盐酸 |
常温下,往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SO4溶液,可发生如下两个反应:2Fe2++H2O2+2H+═2Fe3++2H2O;2Fe3++H2O2═2Fe2++O2↑+2H+.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H2O2分解过程中,Fe2+是反应的催化剂 |
B.在H2O2生产过程中,要严格避免混入Fe2+ |
C.H2O2的氧化性比Fe3+强,还原性比Fe2+强 |
D.在H2O2分解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下降 |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无色溶液中:K+、Cu2+、Na+、SO42-
②pH=11的溶液中:CO32-、Na+、AlO2-、NO3-
③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Cl-、HCO3-、NO3-、Na+
④含有大量NH4+的溶液中:K+、Ba2+、Cl-、H+
⑤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Na+、Cl-、SiO32-、K+
⑥酸性溶液中:Fe2+、Al3+、NO3-、Cl-
A.②⑤ | B.②④⑥ | C.②④ | D.③⑤⑥ |
化学反应中,有时存在“一种物质过量,另一种物质仍不能完全反应”的特殊情况,下列反应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①过量的锌与18mol/L硫酸溶液反应 ②过量的氢气与少量的氮气在催化剂存在下充分反应 ③过量的MnO2 与浓盐酸反应④过量铜与浓硫酸反应⑤过量稀硝酸与铁反应;⑥过量的水与一定量的氯气反应;⑦常温下,过量的浓硫酸与铝反应
A.②③④⑥⑦ | B.②③⑤⑦ | C.①③⑦ | D.①②③④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