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探究 ( 共10分,每空2分)
请你参与下面的实验探究,把下列表格和横线的空白处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陈胜同学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清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水泥地板上,发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陈胜联想到自己曾用二氧化锰做过氧化氢的催化剂。他想,水泥块是否也可以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于是他到附近的建筑工地取回一些水泥块,并用蒸馏水浸泡、冲洗、干燥,并进行了以下的实验探究。
(2)猜想:水泥块能做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3)实验验证: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一 |
|
木条不复燃 |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分解 |
实验二 |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水泥块,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
木条复燃 |
|
(4)结论:水泥块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水泥块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5)讨论与反思:张山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水泥块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她觉得需要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
该实验步骤如下:
A、准确称量水泥块的质量;B、完成实验二;C、待反应结束后,将实验二试管的物质进行过滤 、洗涤 、干燥 、 。D、对比反应前后水泥块的质量。
分析:如果水泥块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水泥块可以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6)李朋认为,要证明陈胜的猜想,张山的补充实验还不够,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
某粗盐样品中含有杂质氯化镁、氯化钙.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提纯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方案中加入过量试剂a若为氢氧化钠溶液,则其目的是为了除去粗盐中的。
(2)在过滤操作中,除用到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3)滤液B中所含的溶质为。
(4)向滤液B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当观察到的溶液的现象为时,应停止滴加,如果滴加的稀盐酸过量,对最后得到的精盐晶体的成分(填"有"或"没有")影响。操作C的名称为。
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可制取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室有一瓶保管不当的试剂(如图),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小强和小华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
[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______。
A. 酸 B. 碱 C. 盐
[查阅资料]
Ⅰ. 初中化学常见的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Ⅱ. Na2CO3和NaHCO3溶液都呈碱性。
Ⅲ. 测定室温(20℃)时,4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质 |
NaCl |
NaOH |
Na2CO3 |
NaHCO3 |
溶解度g |
36 |
109 |
215 |
9.6 |
[得出结论]小华根据试剂瓶标注的溶质质量分数10%和上表中的溶解度的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_____。
[作出猜想]①可能是________溶液;②可能是Na2CO3溶液;③可能是NaCl。
[设计并实验]
(1)小强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______。
(2)小强为了检验该溶液是NaOH溶液还是Na2CO3溶液,他又进行了如下表所示实验:
[探究实验]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_____ |
产生大量的气泡 |
猜想②正确 |
把产生的气体通入 |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
[拓展与应用]请你选择与小强不同的试剂,来鉴别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你选择__________溶液。
为测定某药片中CaCO3含量,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以下两种方案(药片中其他成分与HCl和NaOH溶液均不反应)。请回答有关问题:
【方案一】利用CO2的体积测定CaCO3的含量(1)装置B的目的是除去CO2中少量HCl(气),其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装置A中连通管X的作用是。
(3)通常在装置B中加入少量植物油,目的是。
【方案二】利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
实验步骤:
取一粒0.1 g药片研碎,加入适量蒸馏水,再用一定质量、一定质量分数的足量HCl溶液溶解,充分反应后,滴加酚酞作指示剂,再用一定质量分数NaOH溶液中和过量的HCl溶液。
(4)当最后一滴NaOH溶液滴入时,溶液的颜色由色变为色,且半分钟内不褪去,即完全中和。
(5)进行含量测定除了样品质量外,还需要的数据有(填字母序号)
A.HCl溶液和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 |
B.参加反应的HCl溶液和NaOH溶液的体积 |
C.HCl溶液和NaOH溶液的密度 |
D.中和滴定所需要的时间 |
小刚、小军、小红对一久置的NaOH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探究并测定其成分的含量。
(一)成分的确定
三位同学都作出以下的猜想:①可能是NaOH;②可能是Na2CO3;③可能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做出②③猜想的依据是(化学方程式表示)。
为了验证①②③猜想,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
(1)小刚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再滴加稀HCl,有气泡产生,由此可推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肯定猜想(填序号)是错误的。
(2)小军又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小军结合小刚的实验,认为猜想③是正确的.小红却认为小军的所得结论不确切,因为。
(3)为探究白色粉末是否含有NaOH,小红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沉淀B的化学式为;在操作1中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②小刚认为小红的这个方案也有问题,理由是。但只要稍加改进,就可以证明粉末中还含有NaOH,则小刚改进的方法是。小刚对小红的实验作了正确的改进后进行了实验,实验现象和小红的一致,由此确定猜想③是正确的。
二、各成分含量的测定
三位同学利用电子天平共同作了以下测定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称量项目 |
称量时间 |
质量(g) |
试样 |
10.00 |
|
装置+稀硫酸质量 |
241.20 |
|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
反应开始后15秒 |
249.20 |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
反应开始后35秒 |
249.00 |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
反应开始后55秒 |
249.00 |
试通过分析表中数据计算出试样中碳酸钠的成份的质量分数。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1)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
(2)粗略测定加热2 g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
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高锰酸钾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连接:为达到实验目的(2),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接口的字母)
a→( )() →d
问题分析:
(1)实验过程发现B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发现瓶底炸裂,发生失误的操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中,收集氧气的时机是加热后马上收集,若是在气体连续不断产生之后才开始收集,则测得的氧气的体积会比比实际值(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4) 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I: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K2Mn04分解放出O2。
做出上述两个猜想的理由是。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02,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02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_______________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K2Mn0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