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浩曾在一篇日记中写道:人们常常把任劳与任怨并提……要做到任劳诚然不易,要做到任怨则更难。这需要忍辱负重,含辛茹苦;……所以说任怨是比任劳更高一层的思想境界。要虚怀若谷,坦坦荡荡,自己认准了就要坚持做下去,这才是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的表现。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就是带着这种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带领全国人民走向富裕。这表明( )
A.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
B.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
C.正确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
D.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
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对于“全面二胎”政策,大多数人持赞成态度,但也有少数人表示担忧:担心放宽生育政策会导致人口突然增加,不利于环境、资源、城镇化、就业等问题的解决。这表明
A.人们对同一个事物不可能有相同的认识 |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C.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
D.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
由于历史传统、社会背景的不同,中西方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西方在能力培养、品德教育、创造性激发等方面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我们应把中西方文化的优点结合起来,立足于我国国情,形成更能适应于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教育体制。这表明
①实现对自身的否定就能推动教育体制的创新
②认识事物必须深刻把握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
④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应在强化个性中寻求共性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这句话体现了爱国与爱家是统一的,下列名言与这句话主旨一致的是
A.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
B.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
C.千龄人事一朝空,四海为家此路穷 |
D.国家将兴有祯祥,国家将亡有妖孽 |
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有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②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绵延数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③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表现在中华文化的力量上
④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在多年倡导并组织开展全民阅读工作、建设“书香中国”的基础上,2015年全民阅读工作将加大优秀出版产品供给,加强优秀传统文化读物推荐引导,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读书活动,以激发群众阅读热情,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样做会
①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引领社会思潮,消除各种文化差异
③使传统文化成为引领建成全面小康的精神火炬
④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