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词语是一种很好的历史学习方法。李刚同学在复习历史时,写下了“鲁迅”、“茅盾”、“《阿Q正传》”、“巴金”等一些词语,你认为李刚复习的主题最可能是
| A.文学的发展 | B.社会习俗的变化 |
| C.衣食住行的发展 | D.列强发动侵华战争 |
93年前,中国革命风云激荡,在北京青年学生的带动下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五四精神的主要内涵是
| A.爱国、民主 | B.改革、开放 |
| C.爱国、变法 | D.变法、革命 |
在某课本剧中,出现了“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条幅和口号。你认为该剧的名字最有可能是
| A.武昌起义 | B.洋务运动 |
| C.五四先锋 | D.北伐凯歌 |
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是
| A.李大钊 | B.陈独秀 | C.鲁迅 | D.胡适 |
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言文教材一律废止。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1912年1月1日晚,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典礼在南京隆重举行。狮子山炮台鸣放礼炮108响,宣告
| A.新中国成立 | B.国民政府垮台 |
| C.南京获得解放 | D.中华民国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