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 A.比较出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
| B.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
| 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
| D.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
《红楼梦》第二回中,贾宝玉有言:“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与他的这种精神最为类似的是
| A.董仲舒 | B.李白 | C.朱熹 | D.李贽 |
顾炎武认为,“王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 |
| B.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
| 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正宗的背弃 |
| 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学的正统地位 |
“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乃知不善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 A.无为而治 | B.心即理也 | C.格物致知 | D.致良知 |
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段论述说明了
| A.宫廷秘史为内容的诗歌更加引人关注 |
| B.唐朝诗歌内容丰富程度空前绝后 |
| C.唐代文化政策的开明开放 |
| D.宋代文人地位下降 |
一个先秦思想家“致力于人的精神自由的思考并且注重思辨”,他最有可能的应该是
| A.孔子 | B.荀子 | C.庄子 | D.韩非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