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A.比较出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B.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D.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戊戌变法的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
③开发土地资源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马克思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这里的“活动场所”主要是指()

A.资本 B.劳动力 C.世界市场 D.资源

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①②③处的初衷应该是()

A.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 B.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
C.建设国家、实业救国、富国强兵 D.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

“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冗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上述言论 ()

A.认为洋务运动无法实现自强目的 B.体现了变革封建制度的艰巨性
C.全面分析了洋务运动的必然性 D.表明洋务运动具有客观进步性

某中学老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以下符合全球史观的说法是 ()

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标记
B.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D.它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