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冷战”随之展开。“冷战”对于20世纪后半叶的历史影响至深。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简要说明在“冷战”局势下美国和西欧关系的演变。
(2)“冷战”局势对于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
(3)“冷战”局势对于中国的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影响如何?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后来却停滞了,因为政策与制度改变了。如果你想给一个青少年解释“大分流”,别去谈僵化的政策与制度。如何理解现代世界的“大分流”,背后又有哪些复杂的历史线索,我提出了6大“致命程序”,这听起来似乎更有吸引力——分别是竞争、科学革命、产权、现代医学、消费社会和工作伦理。我希望表达的是,这6个与政策、制度有关的“程序”构成了现代社会的框架,保障了西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并让东西方之间渐行渐远。
第一,竞争。政治与经济生活的去集权化,给民族国家和资本主义提供了发展契机;第二,科学革命。学习、理解并且最终改造自然世界的一种方式,并让西方国家获得了军事优势;第三,产权。法律制度意味着保护私有者,同时解决他们的争议,为代议政府的稳定框架奠定了基础;第四,现代医学。科学的这一个分支改善了西方社会的健康状况与寿命期望,日后还影响到他们的殖民地;第五,消费社会。这种物质生活的模式使得生产与消费扮演了重要的经济角色,是工业革命得以持续的因素之一;第六,工作伦理。一旦社会出现不稳定,从基督教演变出来的道德架构与行为范式,是最好的黏合剂。这6个程序对于“大分流”的解释,要强过经验主义、地理、国家文化以及种族的解释。
材料二“大分流”在我们的时代终结了。美国与中国的人均收入比例从最初的22比1变成了4比1,类似的情况也在印度与印度尼西亚身上发生。与此同时,“再次大合流”(GreatRe-convergence)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将“致命程序”下载到自己国家与社会的系统之中,因此就有了出色的表现。相反,恰在这个时候,西方发达国家正在删除这些程序,进而导致功能退化。
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评述“‘大分流’在我们时代终结了”的观点。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对华政策,必须放到美国全球战略的大背景中、特别应根据美国对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态度来进行考察。尽管在公开场合大讲中国的友谊,但美国政策的长期目标,肯定不是建立在利他主义或依恋中国文化或中国人民的感情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美国对战后东亚战略和经济利益的实际考虑之上。……1945年春,海军部长弗雷斯特尔直截了当地询问国防部长史汀生:“我们针对苏联影响远东的政策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希望有一个对抗这种影响的抗衡者?这个抗衡者是中国还是日本?”
20世纪60、70年代)在基辛格影响下,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其宗旨是在中国、苏联和美国之间建立均衡,同时与日本和西欧保持良好关系。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评材料中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集股总以华股获占多数为主,不得已而附搭洋股,则以不逾华股之数为限,具禀时须声明洋股实数若干,毫无遁饰字样,并不准于附搭洋股外另借洋款以杜蒙混而慎名。实倘有蒙混开办,一经查实随时注销撤办;华人请办铁路,如系独立资本至五十万两以上,查明路工实有成效者,由臣部专折请旨给予优奖以资鼓励。其招集华股至五十万两以上者,俟路工告竣即按照臣部奏定十二等奖励章程核办;无论华公司附搭洋股者,洋公司附搭华股者,地方官均应一体保护,惟不得干预公司办事之权。至公司遇有亏蚀,应悉照中国国家所定条律办理,国家例不偿补。
——清政府1903年《商部重订铁路章程》
材料二第3条受本法条款管辖的任一公用承运人,对任何特定的个人、商社、企业、公司或地方,或任何特种运输,不论在任何方面给予任何不正当或不合理的特殊优惠或利益,……或不合理的损害或不利,均是违法的。
第5条受本法条款管辖的任一公用承运人,与任何其他公用承运人或承运人就不同和竞争性铁路的货物的联营缔结任何契约、协议或联合,或就这种铁路的净利润的总量或部分进行分配,均是违法的。
第12条所创立的(州际商务)委员会(注:委员们由参议院建议和同意,由总统任命)有权调查受本法条款管辖的所有公用承运人的经营、管理情况,并使它知道其运营的方式和方法,……
——美国1887年《州际商务法》
材料三 合资建设铁路要坚持“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方针;在兼顾中央和地方、国家和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投资各方按投资比例共担风险、分享利益;国家对合资铁路实行特殊运价,并给予其他必要的优惠政策;合资铁路公司要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偿本息和自我积累。
——1992年《国务院关于发展中央和地方合资建设铁路意见的通知》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中美政府对于铁路业规定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的不同背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合资建设铁路的政策。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代都城布局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我国古代城市布局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著名汉学家费正清评价辛亥革命仅仅是“政体的变革”,“基本上是一场失败”,高慕柯认为辛亥革命是一场大于它所有领袖的革命,是一次“没有真正领导者的革命”。
评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