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两次在孟家拉所得到的见闻,使我相信它比埃及更富。它输出大量棉花、丝、米、糖和牛油。它出产足够它消费的小麦、蔬菜、五谷、鸡、鸭、鹅。它有极丰富的各种各样的鱼类。从拉祁马哈尔一直到海,有无数条通恒河的运河,都是在从前为了航行和灌溉而以大量的劳动力挖掘的。——培尼埃(法国旅行家)游离孟加拉见闻
材料二 在短短的20年内,孟加拉乡间的许多地方都已化为沙漠的景象。田地荒芜了,广大的地面都已长满了野草;农民被掠夺,制造商被压榨;饥荒一再发生,人口的减少乃随之而起。——英国议员富拉登在东印度公司统治孟加拉20年时对孟加拉的描述
请回答:
(1)印度为什么会由材料一变成材料二中描述的状况?
(2)针对这种变化,印度人民采取了什么行动?
(3)这次运动中杰出的女英雄是谁?请你谈谈从她身上能学到那些优秀品质?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自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通过接连不断地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挨打的历史。
不甘屈服于外来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探索,……。因此,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历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请回答:
(1)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刘翔同学依据材料按“侵华战争、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三个项目设计的知识结构示意图。李老师发现各项目均有一处知识错误,请你找出图中错误并加以改正。

错误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指出自鸦片战争至19世纪末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主要史实两例。
(3)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假如你班开展一次小型演讲会,请你确定演讲会主题名称。

材料分析: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
原文大意:将同姓子弟亲戚分封为地方诸侯,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
周文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记》
原文大意:周朝分封了许多同姓子弟为诸侯,但是后代疏远了,诸侯之间象仇敌一样彼此进攻,就连周天子都不能禁止。
(1)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它的内容具体又有哪些?
(2)通过分封制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请你分析一下分封制它有哪些积极作用?后来西周还是灭亡了,它又有哪些消极作用?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材料二:子(孔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三:子又曰:桓公九合诸侯(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1)材料一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涉及到的春秋时的一位霸主是谁?齐桓公为什么能称霸?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闻名,唯我独先。
——孙中山
材料二、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1)材料一歌颂了哪位中华民族先人的事迹?并写出他的的贡献
(2)材料二中歌颂的是哪位先人?他的最典型的故事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方法治水?
(3)从这两人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了解圣人孔子(共8分)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一曲明快的《中国话》,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歌词中提到的“孔夫子”生活在什么时期?
(2)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3)他主要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