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会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署了把苏台德等地区割给德国的协议。至此,英法两国推行的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 A.竭力避免战争,维护既得利益 |
| B.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满足法西斯欲望 |
| C.打击进步势力,维护资本主义 |
| D.赢得备战时间,准备与法西斯斗争 |
列宁在评价孙中山的纲领时说:“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地同情被剥削的劳动者,相信他们是正义的和有力量的。”针对的是孙中山主张中的()
| A.驱除鞑虏 | B.恢复中华 |
| C.创立民国 | D.平均地权 |
20世纪初的《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客观上反映了当时中国( )
| A.民主革命的进程 | B.政体频繁的更替 |
| C.社会思潮的演进 | D.社会风俗的嬗变 |
新三民主义不同于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有( )
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②平均地权③反对民族压迫④节制资本
| A.①②③ | B.①④ |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欧洲启蒙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相比,不同点是( )
| A.正面批判封建思想 | B.属于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
| C.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 | D.引发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 “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目的是( )
| A.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 | B.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 |
| C.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 D.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