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根据斯密在市场作用认识方面的局限性,想一想这给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什么启示?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过程。中国的城镇化,其规模之大为人类历史所未有,不仅对中国的发展很重要,而且会影响世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我国近年来GDP和城镇化率状况图。

注:①国际上,当一国(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其城镇化率一般在55%左右,发达国家为60%。当人均GDP4500美元时,其城镇化率一般在70%左右。②中国人均GDP:2009年3700美元,2012年6500美元。
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据央视新闻“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报道,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 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有同学认为“遏制舌尖上的浪费责任在政府”,请你运用公民和政府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讲话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
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试从个人角度选择三种不同的角色,谈谈应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材料一: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2013年第10天起,浓浓雾霾遮蔽中国中东部地区,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到黄色。环保部门的数据则显示,跟随大雾笼罩的范围,从华北到中部乃至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严重污染。这几年,每到秋冬特别是入冬以后,我国中东部地区不时会遇这样的情况,其中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应采取哪些措施避免今后出现“十面‘霾’伏”的状况。
材料二:当年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后,环境恶化,从而被称为“雾都”。1952年12月,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蓄积在大雾中,导致两个月内一万二千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更多人患上了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乃至癌症。
这让古板的英国人痛下决心,行动起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空气污染防控法案、关闭城内污染企业、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建有大型环形绿地……。英国人用30年的时间治理环境污染,走出一条与城市经济社会和地理环境条件相适应的治理之路。
(2)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借鉴英国经验,治理环境污染。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

注:2012年,A省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5.6%,比全省进出口增速快4.7个百分点。

表1 2012A省对世界各大主要市场进出口总额增幅情况
欧盟
美国
东盟
日本
俄罗斯
巴西
-9.1%
6.3%
11.5%
-1.9%
7%
5.5%

注:欧盟、日本、美国属于传统的国际市场,俄罗斯、巴西、东盟各国属于新兴市场。
(1)材料一中图表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材料二:面对国际市场萎缩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A省民营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困境,然而也有许多“草根企业”顽强存活并得到发展壮大。总结这些企业的共同之处:一是重视人才培养和产品研发,掌握了“市场话语权”,使新产品成为参与竞争的‘核武器’。二是调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进行“有效创新”。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扎实实地做好转型升级。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产、劳动与经营”的相关知识分析A省“草根企业”顽强存活到发展壮大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