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在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神韵的画卷和音乐声中开始。一幅中国画卷徐徐打开,表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孔子的三千弟子,高声吟诵着论语里的章句,向世人宣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质朴与深邃。太极的表演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特有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主题歌《我和你》悠然唱响,2008张笑脸和璀璨的焰火绽放在北京的夜空。这一刻,世界感受着优美而神秘的中国文化。
(1)请列举中华民族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
(2)你打算怎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美丽中国。
材料一:垃圾虽小,却牵着民生。某市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向居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用废旧材料制作垃圾分类模型学习垃圾分类方法,自编“垃圾分类顺口溜”向市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1)从“低碳微行动”的角度,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对社区居民的积极作用主要有:
①让社区居民主动学习____;②培养社区居民____。
材料二:有关数据显示,全球22亿人在生活中无法获得安全饮用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水平的1/3,近2/3城市不同程度缺水。2024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时间为5月11日至17日,今年的主题是“推进城市节水,建设美丽城市”。
(2)学校开展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请拟写2条宣传标语(标语限20个字以内)
材料一:2024年5月《江苏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出台,明确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各地纷纷开展“焕新季”活动,大力促进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以高能耗、高污染的旧,换绿色、智能的新,满足百姓多样化需求。支持电商平台、支付机构、龙头企业等出台市场化以旧换新促销政策,开发推广“专精特新”产品,以此促进企业不断向“新”而行。
(1)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谈谈为什么要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材料二:“以旧换新”并不意味着可以漠视勤俭节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多项措施整顿“舌尖浪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应运而生,按需取食、盘光碗净日益成为当今社会的“新食尚”。但日常生活中,过量点餐、宴会浪费、食堂剩饭等现象时有发生。对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2)运用相关法治知识,综合评析以上两位同学的观点。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山西,一片神奇的土地、一片英雄的土地、一片希望的土地。
在这片历史厚土上,形成了尧舜德孝文化、关公忠义文化、能吏廉政文化、晋商诚信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
在这片红色热土上,革命事迹永垂史册,革命英雄流芳百世,革命精神光耀千秋。革命战争年代,英雄的山西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成为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片发展沃土上,敢为人先、勇挑重担的精神品格熠熠生辉。在这些精神的感召下,三晋儿女向新而行,建设的“5G煤矿”首创了无人化煤炭开采的中国先例,给中国、也给世界树起了一个新的坐标;三晋儿女责无旁贷,扛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使命,先行先试,勇当能源革命的排头兵……
山西这片土地所承载的上述宝贵精神财富,对促进青少年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什么重要作用?
某校的宣传栏中展示了下面的内容:
宣传栏中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出示了下面的案例:
张某家厨房的天花板漏水了,仔细检查后怀疑水是从楼上邻居高某家漏下来的。张某上楼到高某家查看时,竟然发现高某将原房屋结构中厨房的位置改造成了卫生间。这样的改动让张某一家感觉极度不适,难以接受。与高某协商无果后,张某将高某诉至法院,要求恢复房屋结构布局。
法官审理后表示,房屋改造虽为业主的自由,但需要在相关规范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最终法院判决高某须将房屋结构恢复原状。
针对高某违法行为的性质以及该案例带来的启示,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请将下列同学的发言补充完整。
思思同学:高某的行为是(1)_____违法行为。
政政同学: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需要:(2)_______________
强强同学:当邻里间发生纠纷的时候,可以:(3)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