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如图所示,图甲轻质小圆环挂在橡皮条的下端,橡皮条的长度为GE;图乙中,用手通过弹簧测力计拉动小圆环,小圆环受到作用力F1、F2,橡皮条伸长,小圆环处于O点,这时它受到橡皮条对它向上的拉力F0;图丙是撤去F1、F2,改用一个力F拉住小圆环,仍使它处于O点,、
、F的大小由弹簧测力计读出;图丁是在白纸上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的
图示.
(1)实验中,除已有的器材(橡皮条、弹簧秤、白纸、细绳套、图钉和铅笔)外,还必须有 和 ,若F与F′的 和 都基本相同,说明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行定则得到了验证.
(2)以下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C.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D.在不同小组的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必须为同一点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理想实验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某探究小组设计了“用一把尺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将一个小球和一个滑块用细绳连接,跨在斜面上端.开始时小球和滑块均静止,剪断细绳后,小球自由下落,滑块沿斜面下滑,可先后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保持小球和滑块释放的位置不变,调整挡板位置,重复以上操作,直到能同时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用刻度尺测出小球下落的高度H、滑块释放点与挡板处的高度差h和沿斜面运动的位移x.(空气阻力对本实验的影响可以忽略)
①滑块沿斜面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为____________.
②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③以下是主要引起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滑块的质量 |
B.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
C.长度测量时的读数误差 |
D.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不同时 |
某待测电阻Rx的阻值约为20Ω,现要测量其阻值,实验室提供器材如下:
A.电流表A1(量程150mA,内阻约为10Ω) |
B.电流表A2(量程20mA,内阻r2=20Ω) |
C.定值电阻R0=100Ω |
D.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10Ω |
E.电源E,电动势E约为4V(内阻不计)
F.电键S及导线若干
(1)根据上述器材完成此实验,测量时要求电表读数不得小于其量程的,请你在线框内画出测量Rx的一种实验原理图(图中元件使用题干中相应英文字母符号标注)。
(2)实验时电流表A1的读数为I1,电流表A2的读数为I2,用已知的和测得的物理量表示Rx=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
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①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 和 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②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若用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
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中,某实验研究小组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木块从A点静止释放后,在一根弹簧作用下弹出,沿足够长的木板运动到B1点停下,O点为弹簧原长时所处的位置,测得OB1的距离为L1,并记录此过程中弹簧对木块做的功为W1。用完全相同的弹簧2根、3根……并列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并记录相应的数据,作出弹簧对木块做功W与木块停下的位置距O点的距离L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i)W—L图线为什么不通过原点?。
(ii)弹簧被压缩的长度LOA =cm。
一种游标卡尺,它的游标尺有20个等分度,总长度为19 mm。现用它测量某工件宽度,示数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 cm。乙图中螺旋测微器读数为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