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孙中山致信国际社会党执行局:“我坚信,只有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人民才能更幸福,他们的苦痛也才能减轻。诸君劳工和我共同奋斗······我吁请你们协助我把中国建成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这则史料的解读最合适的是
A.孙中山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 |
B.孙中山主张以社会主义来改造中国 |
C.孙中山放弃了原有的三民主义思想 |
D.孙中山成为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 |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的“转折点”是()
A.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
C.中日邦交正常化 |
D.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
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是()
A.毛泽东 | B.邓小平 |
C.江泽民 | D.胡锦涛 |
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主制度建设的重大成果是()
A.召开人民政治政协会议 | 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
C.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D.扩展基层民主选举 |
“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歌词所咏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北伐战争时期 | B.红军长征时期 |
C.解放战争时期 | D.抗美援朝时期 |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A.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和新民主主义开始的标志 |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
C.资产阶级共和国向着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