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曾叔卿,建昌①南丰人,巩②族兄也。家苦贫,即心存不欺。尝买西江陶器,欲贸易于北方,既而不果行③。有从之转售者,与之。既受直矣,问将何之,其人曰:“欲效君前策耳。”叔卿曰:“不可。吾闻北方新有灾馑,此物必不时泄④,故不以行。余岂宜不告以误子。”其人即取钱去。居乡介洁⑤,非所宜受,一介⑥不取。妻子困于饥寒,而拊庇孤茕⑦,唯恐失其意。起家进士,至著作佐郎。熙宁⑧中,卒。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建昌:郡名,今江西南昌一带。②巩: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③不果行:没有成行。④泄:畅销。⑤介洁:耿介高洁。⑥介:小草,喻轻微纤细的事物。 ⑦拊庇孤茕:安抚孤独者。拊,fǔ,同“抚”,安抚。茕,qióng,孤独,无依靠。⑧熙宁:北宋时宋神宗赵顼的年号。用“/”给文中画横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吾闻北方新有灾馑解释句中划线词语。
(1)既受直矣 ( )
(2)熙宁中,卒。( )
(3)余岂宜不告以误子( )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
曾叔卿为什么要告诉对方“北方新有灾馑”呢?
文段是写曾叔卿的,为什么还要写妻子“拊庇孤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②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 “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驾:车马②欲:想要③用:路费④御者:车夫对文中画横线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方/北面而持其驾 | B.方北面/而持其驾 |
C.方北面而/持其驾 | D.方北面而持/其驾 |
解释加点的词
⑴我欲之楚( )⑵将奚为北面(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⑵.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⑥,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节选自苏轼《方山子传》)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宗:尊崇,敬仰。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⑥矍然:惊奇注视的样子。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欲以此驰骋当世
A.欲/以此驰骋当世 | B.欲以/此驰骋当世 |
C.欲以此/驰骋当世 | D.欲以此驰骋/当世 |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1)稍()(2)过()翻译下面句子。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用自己的话说说方山子的人生际遇?
方山子自我排遣的方式是什么?你对他的做法有何评价?
幼时记趣
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②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拟:②强:③唳:④壑:翻译: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选段中作者讲述了幼时的什么趣事?结合选文,就如何在生活中获得乐趣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以备凶荒。
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瑾诛,起巡抚贵州。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注】宁王宸濠:朱宸濠,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袭封宁王,封于南昌。正德十四年起兵反叛,兵败被俘,伏诛。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以备凶荒”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 B.不以物喜 |
C.祭以尉首 | D.固以怪之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每月初一亲自到学校为众生员讲课;任江西提学副使时,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安置读书人。 |
B.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事,防备饥荒发生;他不主张开采处州银矿原因之一,是怕劳民伤财。 |
C.邵宝极其孝顺,多次请求辞官奉养父母,最后才得到皇上同意;回家之后,自己有病,左手麻痹不仁,还是早晚奉侍在父母身边。 |
D.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每当学有所得就写在竹片上,用宋代理学家程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意思,取名“日格子”。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杖巫而遣之 ()(2)躬课农桑()
(3)劳民伤财()(4)事母过氏至孝()翻译下列句子。
(1)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
(2)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
人有负盐负薪者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争一羊皮,各言藉①背之物。惠②遣争者出,顾③州纪纲④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⑤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释】
①藉:垫、衬。②惠:李惠,中山(今河北定县满城一带)人,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顾:回头,回头看。④州纪纲:州府的主簿。⑤群下:部下。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各言藉背之物
A.至之市 | B.故时有物外之趣 | C.昂首观之 | D.心之所向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使争者视之(2)惠令人置羊皮席上
(3) 以杖击之(4)得其实翻译下面句子。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李惠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